也算不上有什么利用,退一万步说,能得她老人家青眼,被她所利用,比起我那些倒霉的哥哥们来,总也算是好了许多了——许是事到临头的缘故,我心中竟无多少慌张,撇着嘴,扬着眉,极尽骄纵之态地回答母亲:“儿谁也不愿嫁。”
殿中人人面面相觑,他们倒是能猜到我不情愿,却料不到我竟拒绝得如此直接,沉默片刻,我那位“阿姊”率先出来,凑到我跟前,含着笑喊了一声“太平”,一面向我使个眼色,挽着我的手,想将我扯到母亲身边:“都多大的人了,还耍些孩子脾气。”
我甩开她的手:“阿姊说错了,我不是发脾气,是真不愿嫁人。阿娘若一意要我嫁,我宁可死了算了。”
安定公主的手抖了一抖,松开我,跺脚道:“太平!”
我倒也不想将事情做到太绝,对她勉强一笑:“这是我的事,阿姊不要管了。”再上前一步,几乎贴住母亲的席案,慢慢跪下:“阿娘,我不想嫁人。”以母亲之强势,此事绝非一时便能成,所以我先不忙着说什么思念郑博、出家为女冠的虚话,如此等我们僵持到后面时,才有回旋的余地,崔明德亦觉得此举甚好,只不过这样一来,我一开始势必承受更大的怒火。
殿中死寂一片,诸武们分明是想走了,不得母亲吩咐,却又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将目光都投在我身上,有几个亲缘近的女眷似是想上来劝,到最后却也只是静静坐着,屏息凝神地看向母亲。
母亲本饮尽了一杯酒,正端着空杯向桌上放,被我这一打搅,杯子便捏在了手上,手又压在案上,整个人一动不动地维持着这样的姿势,只有两眼定定地盯着我,目光如火般炽人。我本来已定心凝神,预备好了博这一遭,被她这样盯着,却也不自觉地虚了气势,抿了抿嘴,为了恢复气势,两手扶在案上,壮胆似的重复了一遍:“阿娘,我不嫁人。”
母亲依旧不说话,脸色也不曾变一下,只是静静地看着我,她的目光实在是吓人,光看这目光,便觉自己已经死过一遭了。我额上不觉沁出了汗,手指用力捏住几案,好使自己维持气势,我努力用眼去看母亲,以眼神告诉她我的决心,可气势上到底是输了一筹,只能再次道:“阿娘,我不嫁人。”
颊边猛地一痛,将我自与母亲的对峙中解救出来,我捂着脸,扭头去看是谁这样大胆,敢在这种时候上前触大霉头,却见阿欢立在一侧,横眉怒目地看我:“师傅姆保,便是教你这样孝敬阿娘的?你的经义都白学了,敢这样和阿娘说话!”话音未落,却见母亲轻轻瞥了她一眼,随手一扔,将酒杯丢在了她身上:“滚出去。”
这一句救了所有人,自安定至清河,连诸武及诸女官内侍都如退潮一般纷纷涌了出去,母亲则自案后慢慢站起,一步一步地走到前面,我收拾了心绪,恭恭敬敬地随着她的脚步转了方向,待她走到我面前时两手压地,端端正正地伏下去:“阿娘,我不嫁人。”
母亲没有回应,也没有在我面前停留,只是不紧不慢地走出去,到殿门时,才住了脚,微微偏头,斜睨了我一眼:“你好好想想。”
轻振衣袖,踏出殿外,殿门随之关闭。偌大万寿殿中空空荡荡,只余我一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二更约在11点半左右吧~
第263章 行露(十七)
她出来后没有多久,武后也出来了。年逾五十的老太后,步履却稳健更甚壮年人,经过她时略停了脚步,斜抬起眼皮一瞥,“嗯”了一声,她赶紧垂了头,低眉顺眼地道:“方才是妾唐突,愿受阿家责罚。”
武后漫不在意地垂了眼皮,轻轻点头:“你知道就好。”手伸出去,搭在婉儿及时伸来的手上,慢慢踱开,韦欢恭敬领了这未经明说的惩罚,垂首目送武后离去,直至武后的背影完全看不见了,才回转身子,直面殿门跪好。
殿中只剩下太平一个人了,武后派了人在门口看守,看来是一意要与这小女儿僵持,说不定还想着让这小女娘尝尝被独自幽闭的滋味,以为这娇生惯养的小家伙熬不了多久,便会回心转意。
可惜武后这做母亲的,虽是一手将这孩子抚养到大,却未必真了解太平的品性。这厮平日娇里娇气,真到了紧要的时候,倔强坚忍却未必便输给了她那位好阿娘。
更何况这小娘对自己的狠心远胜于武后对小女儿的狠心。
韦欢想起出嫁后再次见到太平的那个早晨,那小女娘静静地躺在床上,面色安详,乖巧犹如初生婴孩。谁知道这样安详乖巧的半大孩子,能在数月中将自己熬煎成那般模样。韦欢想起那样的太平,便觉心头一涩,眼中泛出泪来,忙将头低下去,让泪顺着脸颊流下,静静落在地上。
秋风骤起,吹得人身上阵阵发寒,七七展开披风,将她裹住,又悄悄塞进来一个铜炉,韦欢紧握铜炉,向殿中看了一眼,偏了头,轻声问:“有人进去过么?”
七七轻轻摇摇头,韦欢蹙了眉,刚要同守候的宫人说一句,想到太平的目的,便忍住了,手恋恋不舍地在铜炉上抚了一阵,终究是自披风下递出去:“我用不上这个。”
七七惊愕地看着韦欢,唤了一声“娘子”,被韦欢瞪住,只能接了小铜炉,悄悄退开。
凉风更甚,伴着夜色愈益生寒,韦欢在披风下抱住手臂,依旧抵挡不了这样的寒意,很快便被吹得打了个喷嚏,接着又是一个。
七七担忧地看着她,大着胆子凑过来,又唤了一句“娘子”,韦欢摇了摇头,又打了一个喷嚏后,轻笑道:“年纪上来,不及从前了。”
从前挨了打,和太平一道跪了一晚上,到早上什么事都没有,而今受了些许风寒,便没出息地打起喷嚏了——又是一个,却不知她都如此,太平在殿中,又是怎样光景?那里没有风,该比外头好些,可没到用炭盆的时候,殿中空荡荡的,只怕也好得有限,她那娇气身子,这样熬上了一夜,到了明日,还不知怎么虚呢。那里倒是还留着酒,宫人不敢进去收,她尽可大着胆子喝,也有残羹冷炙,不至于马上就饿坏了,不过韦欢猜太平不会吃喝,否则怎能以己身做威胁,迫得武后让步?韦欢没叫人进去送衣裳,也是为的这道理,此事总是早了早好,哪怕以太平的身子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可是道理想得再明白,一回想起太平在病榻上苍白孱弱的模样,韦欢便又觉心口一阵一阵地疼。她一向勇于决断,下定决心后便忍心到底,可这次虽也很快便下了定断,做了最切合实际的决定,心中的犹疑踟蹰,却更胜于未决断之初。
太平,太平,太平。
她在嘴边默默地念着这个名字,每念一次,便觉心意更动摇一
殿中人人面面相觑,他们倒是能猜到我不情愿,却料不到我竟拒绝得如此直接,沉默片刻,我那位“阿姊”率先出来,凑到我跟前,含着笑喊了一声“太平”,一面向我使个眼色,挽着我的手,想将我扯到母亲身边:“都多大的人了,还耍些孩子脾气。”
我甩开她的手:“阿姊说错了,我不是发脾气,是真不愿嫁人。阿娘若一意要我嫁,我宁可死了算了。”
安定公主的手抖了一抖,松开我,跺脚道:“太平!”
我倒也不想将事情做到太绝,对她勉强一笑:“这是我的事,阿姊不要管了。”再上前一步,几乎贴住母亲的席案,慢慢跪下:“阿娘,我不想嫁人。”以母亲之强势,此事绝非一时便能成,所以我先不忙着说什么思念郑博、出家为女冠的虚话,如此等我们僵持到后面时,才有回旋的余地,崔明德亦觉得此举甚好,只不过这样一来,我一开始势必承受更大的怒火。
殿中死寂一片,诸武们分明是想走了,不得母亲吩咐,却又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将目光都投在我身上,有几个亲缘近的女眷似是想上来劝,到最后却也只是静静坐着,屏息凝神地看向母亲。
母亲本饮尽了一杯酒,正端着空杯向桌上放,被我这一打搅,杯子便捏在了手上,手又压在案上,整个人一动不动地维持着这样的姿势,只有两眼定定地盯着我,目光如火般炽人。我本来已定心凝神,预备好了博这一遭,被她这样盯着,却也不自觉地虚了气势,抿了抿嘴,为了恢复气势,两手扶在案上,壮胆似的重复了一遍:“阿娘,我不嫁人。”
母亲依旧不说话,脸色也不曾变一下,只是静静地看着我,她的目光实在是吓人,光看这目光,便觉自己已经死过一遭了。我额上不觉沁出了汗,手指用力捏住几案,好使自己维持气势,我努力用眼去看母亲,以眼神告诉她我的决心,可气势上到底是输了一筹,只能再次道:“阿娘,我不嫁人。”
颊边猛地一痛,将我自与母亲的对峙中解救出来,我捂着脸,扭头去看是谁这样大胆,敢在这种时候上前触大霉头,却见阿欢立在一侧,横眉怒目地看我:“师傅姆保,便是教你这样孝敬阿娘的?你的经义都白学了,敢这样和阿娘说话!”话音未落,却见母亲轻轻瞥了她一眼,随手一扔,将酒杯丢在了她身上:“滚出去。”
这一句救了所有人,自安定至清河,连诸武及诸女官内侍都如退潮一般纷纷涌了出去,母亲则自案后慢慢站起,一步一步地走到前面,我收拾了心绪,恭恭敬敬地随着她的脚步转了方向,待她走到我面前时两手压地,端端正正地伏下去:“阿娘,我不嫁人。”
母亲没有回应,也没有在我面前停留,只是不紧不慢地走出去,到殿门时,才住了脚,微微偏头,斜睨了我一眼:“你好好想想。”
轻振衣袖,踏出殿外,殿门随之关闭。偌大万寿殿中空空荡荡,只余我一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二更约在11点半左右吧~
第263章 行露(十七)
她出来后没有多久,武后也出来了。年逾五十的老太后,步履却稳健更甚壮年人,经过她时略停了脚步,斜抬起眼皮一瞥,“嗯”了一声,她赶紧垂了头,低眉顺眼地道:“方才是妾唐突,愿受阿家责罚。”
武后漫不在意地垂了眼皮,轻轻点头:“你知道就好。”手伸出去,搭在婉儿及时伸来的手上,慢慢踱开,韦欢恭敬领了这未经明说的惩罚,垂首目送武后离去,直至武后的背影完全看不见了,才回转身子,直面殿门跪好。
殿中只剩下太平一个人了,武后派了人在门口看守,看来是一意要与这小女儿僵持,说不定还想着让这小女娘尝尝被独自幽闭的滋味,以为这娇生惯养的小家伙熬不了多久,便会回心转意。
可惜武后这做母亲的,虽是一手将这孩子抚养到大,却未必真了解太平的品性。这厮平日娇里娇气,真到了紧要的时候,倔强坚忍却未必便输给了她那位好阿娘。
更何况这小娘对自己的狠心远胜于武后对小女儿的狠心。
韦欢想起出嫁后再次见到太平的那个早晨,那小女娘静静地躺在床上,面色安详,乖巧犹如初生婴孩。谁知道这样安详乖巧的半大孩子,能在数月中将自己熬煎成那般模样。韦欢想起那样的太平,便觉心头一涩,眼中泛出泪来,忙将头低下去,让泪顺着脸颊流下,静静落在地上。
秋风骤起,吹得人身上阵阵发寒,七七展开披风,将她裹住,又悄悄塞进来一个铜炉,韦欢紧握铜炉,向殿中看了一眼,偏了头,轻声问:“有人进去过么?”
七七轻轻摇摇头,韦欢蹙了眉,刚要同守候的宫人说一句,想到太平的目的,便忍住了,手恋恋不舍地在铜炉上抚了一阵,终究是自披风下递出去:“我用不上这个。”
七七惊愕地看着韦欢,唤了一声“娘子”,被韦欢瞪住,只能接了小铜炉,悄悄退开。
凉风更甚,伴着夜色愈益生寒,韦欢在披风下抱住手臂,依旧抵挡不了这样的寒意,很快便被吹得打了个喷嚏,接着又是一个。
七七担忧地看着她,大着胆子凑过来,又唤了一句“娘子”,韦欢摇了摇头,又打了一个喷嚏后,轻笑道:“年纪上来,不及从前了。”
从前挨了打,和太平一道跪了一晚上,到早上什么事都没有,而今受了些许风寒,便没出息地打起喷嚏了——又是一个,却不知她都如此,太平在殿中,又是怎样光景?那里没有风,该比外头好些,可没到用炭盆的时候,殿中空荡荡的,只怕也好得有限,她那娇气身子,这样熬上了一夜,到了明日,还不知怎么虚呢。那里倒是还留着酒,宫人不敢进去收,她尽可大着胆子喝,也有残羹冷炙,不至于马上就饿坏了,不过韦欢猜太平不会吃喝,否则怎能以己身做威胁,迫得武后让步?韦欢没叫人进去送衣裳,也是为的这道理,此事总是早了早好,哪怕以太平的身子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可是道理想得再明白,一回想起太平在病榻上苍白孱弱的模样,韦欢便又觉心口一阵一阵地疼。她一向勇于决断,下定决心后便忍心到底,可这次虽也很快便下了定断,做了最切合实际的决定,心中的犹疑踟蹰,却更胜于未决断之初。
太平,太平,太平。
她在嘴边默默地念着这个名字,每念一次,便觉心意更动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