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见你——他长得比我还高了。”
提起儿子,韦欢便不自觉地笑起来:“他见二郎才是正事,见不见我,有什么打紧?”窥伺李睿的脸色,轻笑着道:“我阿姊呢?二郎怕不是一个人回来的罢,怎么不见我阿姊?还有光仁和几个小的呢?”
李睿轻咳一声,道:“我奉密旨入宫,行程仓促,便将他们都留在城外了,高翁已遣谒者出去传信,时候已晚,今日许是进不来了。”
韦欢心中冷笑,面上温婉恭顺之态更甚,眉尖轻蹙,带出一股欲说还休的神情:“是么?妾本以为今日便能阖家团聚,阿家也念说,还从未见过小孙子和小孙女儿们——看来是要等明天了。”
李睿亦不自觉地蹙了眉:“阿娘念着光仁?”
韦欢扬头,勾起一抹笑:“傻郎子,阿家是做祖母和母亲的人,既大老远将儿子召回来了,自然是盼着一家人和和美美,好好地见上一见的——因事干二郎,我不敢妄自举动,但听上官承旨的意思,尚膳那里已备了饮馔,想必今夜里本是要有赐宴的,光仁他们不来,这宴怎么起?”
李睿便生出些懊恼之色,讷讷道:“我却没想到。”
韦欢安慰他道:“二郎也不要着急,他们明日再进来也是一样的,横竖只差一天罢,亲祖孙,怕什么呢!不过若是待到明日,来的人就多了,不像今日只是小家宴。我想想,武家几位表兄是必有的,还有安定阿姊——杨家几个和郑夫人说不定也会来…”
李睿道:“郑夫人?”
韦欢道:“上官承旨的母亲,虽未有明旨封诰,不过我们这里都喊‘夫人’。上官承旨正当宠,二郎不可怠慢了她。”
李睿吃惊地看韦欢一眼:“你的书信中并不曾说起这些…狄仁杰…咳。”
韦欢笑道:“我们往来的书信都赖信使传递,有时阿家思念儿子,也会讨去,添改些字句,这些私密事,怎么好直白地写在上面?狄公他们,便更不好与你说这些了。”
李睿沉吟片刻方笑道:“我离开久了,都中是怎样的情形,竟是分毫不知,怕还是要靠你带我认认人。”
韦欢柔顺地躬身:“妾在深宫,所来往的都是内廷妇人,外朝和宗室里的事,怕是帮不到二郎什么。”
李睿笑道:“正是要你带我认内廷这些人。”
韦欢含了笑看他:“二郎说笑了,眼下虽是女主当政,没有那么多忌讳,但内廷与外朝结交,说出来总不是什么好名声,二郎处嫌疑之地,避嫌远晦才是正理,怎好无端结交内人?”
李睿一怔,更摸了摸鼻子,讪讪道:“你说得是,若不是你,我竟险些犯了大错。”张开手便将韦欢一抱:“想不到你竟能为我考虑周到至此。”
韦欢挣脱不开,只能在他怀中一靠,斜抬起头道:“二郎是我的夫君,守礼的父亲,我为二郎考虑周到,不是天然分内的么?不单是我,太平她们,为着二郎的事,也是操尽了心,二郎这样见外,岂不是令我们寒心?”
李睿笑道:“不是我见外,是你阿姊多心,觉得分别许久,孩子们自小在外骄纵,礼数生疏,不知情形,骤然面圣,怕不讨阿娘的欢喜——她妇人家,久在藩地,情怯生畏,一时思虑不周,也不是什么大事。”
韦欢便猛地将李睿一推,正色道:“二郎这话万不可再说了!阿家是二郎的亲阿娘,光仁他们都是阿家的亲子孙,哪有为人子孙,因怕得罪母亲,便不马上前来看望的?若传出去,还不知外面怎么闲话呢!”
李睿面上变色,将手来扯韦欢,讪笑道:“四娘…阿欢,这事是我们想得差了…阿娘…阿娘她不至因这事便生气罢。若是生气…你要替我在阿娘面前多担待担待…”
韦欢缓缓地自他手中收回手,垂下头,低声道:“自己一家人,说什么担待不担待呢?只不过…眼下情势不比从前,二郎刚回来,什么都不知道,最好还是先安安分分,上孝阿家,下友弟妹,内修德行,谨小慎微,方是立身之道。”
作者有话要说: 啊感觉我已经要成仙了~
第456章 更名
我特地在家里住了一夜, 次日才进宫去,武三思也恰在这时候进来, 同来的还有他夫人, 以及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在宫门处碰见,少不得友好行礼, 行礼之后,却又各守本分,我不问他们两个宗室男子,怎么就从北门进了宫,而不大大方方去走南门,他们也不问我怎么这么晚才进来,还打扮得如此姹紫嫣红。
宫中安安静静, 与平常没什么两样,只是难得地看见了斛律多宝,她自做了闲厩使, 便甚少再管宿卫的事了,今日却带了两队五大三粗的壮妇, 持刀坐在廊下,见了我,矜持地一点头, 我亦只一示意便罢,眼将殿外一扫,发现除了我们, 尚有姆媪带着二男三女五个孩子,最大的女娘已开始挽起发髻,次是一个十三四的小郎和一个相差不到一二岁的小娘,再次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娘,最末是个男孩,年才三四岁,五人都身着旧衣,虽也有绯有紫,与这殿中一比,便不免显得寒碜。
两个男孩的名字我知道,大名光仁,是韦欣之子,次名守忠,是李睿婢妾之子,李睿在藩地多年,音讯不与朝中通,儿子的名字司属寺还记得登册备查,女儿却永远只有大娘、二娘、三娘几字。
我们到门外时便已有内侍宣召,几个孩子比我们到得略晚些,正赶上传进,小三娘便不自觉地要随我们进去,那小内侍甚是倨傲地张手一拦:“陛下只传了梁王、长乐公主和魏王大郎。”
那小三娘便将嘴一扁,被她大姊一扯,方忍住不哭,却拿眼瞪人,武延基在旁哼出一声,武三思看他一眼,笑眯眯地道:“这几个想必就是侄儿、侄女了?你们稍候片刻,大歌自然要见你们。”
小大娘倒甚是乖觉,携着弟妹上前,一一叫人:“梁王叔,姑母,表兄。”她既如此,我们做长辈的自也不好太过冷淡,一番见过,里面已又走出人来:“陛下召庐陵王二郎、三郎和三位小娘子。”
我们这一群人便浩浩荡荡地进了殿,入内时方见里面人已不少,热闹分毫不逊于大时大节:母亲穿了家常紫衫,深紫间裙,懒洋洋坐在主座,婉儿衫裙款式,竟与母亲类似,只颜色淡了许多,母亲梳着大髻,钗环数虽不多,却也足以傲视殿内,婉儿则松松挽了个小髻,只插一只翡翠孔雀钗,佩浅色宫绦,净白玉佩,跪坐在侧,含笑听人说话,阿欢穿了浅紫上衫,鹅黄下裙,钗环平平,堪堪合郡王妃之身份,倒戴了一对漂亮的翡翠耳坠——是我亲为她挑的——陪在婉儿下首,面上亦带了恰到好处的笑,时不时地递个水、送个盘子,她们对面是着簇新王服、拘谨正坐
提起儿子,韦欢便不自觉地笑起来:“他见二郎才是正事,见不见我,有什么打紧?”窥伺李睿的脸色,轻笑着道:“我阿姊呢?二郎怕不是一个人回来的罢,怎么不见我阿姊?还有光仁和几个小的呢?”
李睿轻咳一声,道:“我奉密旨入宫,行程仓促,便将他们都留在城外了,高翁已遣谒者出去传信,时候已晚,今日许是进不来了。”
韦欢心中冷笑,面上温婉恭顺之态更甚,眉尖轻蹙,带出一股欲说还休的神情:“是么?妾本以为今日便能阖家团聚,阿家也念说,还从未见过小孙子和小孙女儿们——看来是要等明天了。”
李睿亦不自觉地蹙了眉:“阿娘念着光仁?”
韦欢扬头,勾起一抹笑:“傻郎子,阿家是做祖母和母亲的人,既大老远将儿子召回来了,自然是盼着一家人和和美美,好好地见上一见的——因事干二郎,我不敢妄自举动,但听上官承旨的意思,尚膳那里已备了饮馔,想必今夜里本是要有赐宴的,光仁他们不来,这宴怎么起?”
李睿便生出些懊恼之色,讷讷道:“我却没想到。”
韦欢安慰他道:“二郎也不要着急,他们明日再进来也是一样的,横竖只差一天罢,亲祖孙,怕什么呢!不过若是待到明日,来的人就多了,不像今日只是小家宴。我想想,武家几位表兄是必有的,还有安定阿姊——杨家几个和郑夫人说不定也会来…”
李睿道:“郑夫人?”
韦欢道:“上官承旨的母亲,虽未有明旨封诰,不过我们这里都喊‘夫人’。上官承旨正当宠,二郎不可怠慢了她。”
李睿吃惊地看韦欢一眼:“你的书信中并不曾说起这些…狄仁杰…咳。”
韦欢笑道:“我们往来的书信都赖信使传递,有时阿家思念儿子,也会讨去,添改些字句,这些私密事,怎么好直白地写在上面?狄公他们,便更不好与你说这些了。”
李睿沉吟片刻方笑道:“我离开久了,都中是怎样的情形,竟是分毫不知,怕还是要靠你带我认认人。”
韦欢柔顺地躬身:“妾在深宫,所来往的都是内廷妇人,外朝和宗室里的事,怕是帮不到二郎什么。”
李睿笑道:“正是要你带我认内廷这些人。”
韦欢含了笑看他:“二郎说笑了,眼下虽是女主当政,没有那么多忌讳,但内廷与外朝结交,说出来总不是什么好名声,二郎处嫌疑之地,避嫌远晦才是正理,怎好无端结交内人?”
李睿一怔,更摸了摸鼻子,讪讪道:“你说得是,若不是你,我竟险些犯了大错。”张开手便将韦欢一抱:“想不到你竟能为我考虑周到至此。”
韦欢挣脱不开,只能在他怀中一靠,斜抬起头道:“二郎是我的夫君,守礼的父亲,我为二郎考虑周到,不是天然分内的么?不单是我,太平她们,为着二郎的事,也是操尽了心,二郎这样见外,岂不是令我们寒心?”
李睿笑道:“不是我见外,是你阿姊多心,觉得分别许久,孩子们自小在外骄纵,礼数生疏,不知情形,骤然面圣,怕不讨阿娘的欢喜——她妇人家,久在藩地,情怯生畏,一时思虑不周,也不是什么大事。”
韦欢便猛地将李睿一推,正色道:“二郎这话万不可再说了!阿家是二郎的亲阿娘,光仁他们都是阿家的亲子孙,哪有为人子孙,因怕得罪母亲,便不马上前来看望的?若传出去,还不知外面怎么闲话呢!”
李睿面上变色,将手来扯韦欢,讪笑道:“四娘…阿欢,这事是我们想得差了…阿娘…阿娘她不至因这事便生气罢。若是生气…你要替我在阿娘面前多担待担待…”
韦欢缓缓地自他手中收回手,垂下头,低声道:“自己一家人,说什么担待不担待呢?只不过…眼下情势不比从前,二郎刚回来,什么都不知道,最好还是先安安分分,上孝阿家,下友弟妹,内修德行,谨小慎微,方是立身之道。”
作者有话要说: 啊感觉我已经要成仙了~
第456章 更名
我特地在家里住了一夜, 次日才进宫去,武三思也恰在这时候进来, 同来的还有他夫人, 以及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在宫门处碰见,少不得友好行礼, 行礼之后,却又各守本分,我不问他们两个宗室男子,怎么就从北门进了宫,而不大大方方去走南门,他们也不问我怎么这么晚才进来,还打扮得如此姹紫嫣红。
宫中安安静静, 与平常没什么两样,只是难得地看见了斛律多宝,她自做了闲厩使, 便甚少再管宿卫的事了,今日却带了两队五大三粗的壮妇, 持刀坐在廊下,见了我,矜持地一点头, 我亦只一示意便罢,眼将殿外一扫,发现除了我们, 尚有姆媪带着二男三女五个孩子,最大的女娘已开始挽起发髻,次是一个十三四的小郎和一个相差不到一二岁的小娘,再次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娘,最末是个男孩,年才三四岁,五人都身着旧衣,虽也有绯有紫,与这殿中一比,便不免显得寒碜。
两个男孩的名字我知道,大名光仁,是韦欣之子,次名守忠,是李睿婢妾之子,李睿在藩地多年,音讯不与朝中通,儿子的名字司属寺还记得登册备查,女儿却永远只有大娘、二娘、三娘几字。
我们到门外时便已有内侍宣召,几个孩子比我们到得略晚些,正赶上传进,小三娘便不自觉地要随我们进去,那小内侍甚是倨傲地张手一拦:“陛下只传了梁王、长乐公主和魏王大郎。”
那小三娘便将嘴一扁,被她大姊一扯,方忍住不哭,却拿眼瞪人,武延基在旁哼出一声,武三思看他一眼,笑眯眯地道:“这几个想必就是侄儿、侄女了?你们稍候片刻,大歌自然要见你们。”
小大娘倒甚是乖觉,携着弟妹上前,一一叫人:“梁王叔,姑母,表兄。”她既如此,我们做长辈的自也不好太过冷淡,一番见过,里面已又走出人来:“陛下召庐陵王二郎、三郎和三位小娘子。”
我们这一群人便浩浩荡荡地进了殿,入内时方见里面人已不少,热闹分毫不逊于大时大节:母亲穿了家常紫衫,深紫间裙,懒洋洋坐在主座,婉儿衫裙款式,竟与母亲类似,只颜色淡了许多,母亲梳着大髻,钗环数虽不多,却也足以傲视殿内,婉儿则松松挽了个小髻,只插一只翡翠孔雀钗,佩浅色宫绦,净白玉佩,跪坐在侧,含笑听人说话,阿欢穿了浅紫上衫,鹅黄下裙,钗环平平,堪堪合郡王妃之身份,倒戴了一对漂亮的翡翠耳坠——是我亲为她挑的——陪在婉儿下首,面上亦带了恰到好处的笑,时不时地递个水、送个盘子,她们对面是着簇新王服、拘谨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