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随着引路的驿卒进了中厅,嘉陵驿的中厅十分宽敞,南墙开窗,正对着开阔的山景,临近窗台处,几枝绽放的野梅低低地压着驿站的矮墙,在南窗上摇曳出凌乱的花影。东西北三面墙上挂着山水字画,被巨大的牛油蜡烛映照得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众人吩咐驿卒取了酒食,围着长条高桌垂足而坐,武元衡举杯对那年轻文士道:“能在山驿得遇贤才,幸何如之!老夫见你诗文空灵隽秀,实属难得,敢问小友所治何学,所事何业?”
那年轻文士拱手谢道:“长者厚爱,惭愧无地。不才姓南名主字云卿,凤翔府宝鸡县人,现年二十一岁,家父为本州胤山县令,家中所学以河洛学为本宗,自小粗治《易传》、《洪范》,杂以诗、书,十余年来未有所得。元和元年进士及第,还未曾铨选,现随父在任,昨日从绵谷访友而归,准备游学蜀中。”
武元衡听得他说家学河洛,不由得心中一动,这河洛学,是一门极有来历的儒学传承,《易经。系辞上》中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河洛学的本源,便起于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其学问最初专于探究河图之形、洛书之数,后及于天文星象、历法方术。两汉魏晋以来,道教兴起,儒道同尊河洛学本源,将河洛学引至枝繁叶茂之境。河洛学因其兼收并蓄,森罗万象,历来皆为隐学,宗法派系都在郡望大族的家学之中流转。玄宗天宝年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战争频仍,关中残破,河北萧条,黎庶之苦与盛世复兴的意愿使得大唐的有识之士开始破除唐初《五经正义》的桎梏,新儒学融贯三教,蔚然兴起。这河洛学凭借其雄厚底蕴,以易经之“变”字渐出于世,与武元衡所宗的以“革”字为主旨的王氏河汾学并称“北儒双岳”。
因此在武元衡眼里,这个家学渊源、文质彬彬的年轻进士,已基本上被他划定在自己的幕府人选当中了,此刻却不动声色地道:“小友家学深厚,文采斐然,此去蜀中必能大展骥足,名动公卿。”
南主哈哈一笑,长身而起,凝望着南窗外的远山,手指敲着长桌吟哦道:“‘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功名富贵寻常事尔,此去蜀中,若有幸能见到写出如此美妙诗句的卓英英,便也就了无遗憾了。剑南烧春,桃笺美人,锦城之乐,夫复何求!”,说罢,也不顾众人,“咣”地一声,便饮尽了杯中酒。
武元衡见这少年放浪形骸,也不以为意,淡淡一笑,举杯和裴、李两人一示意,三人随之一饮而尽。裴度笑道:“少不入川,古有明训。剑南富庶之地,朝廷视为心腹,西川承战乱之后,民生艰难,亟待恢复,天子将此地托于宰相,正所谓百废待兴之时。少年郎身负才学,值此大好时机,应当奋发有为,怎能贪慕酒色,自堕锐气。”
南主深深地看了裴从事一眼,缓缓坐下,拱手道:“敢问足下,韦节度治蜀,成效如何?”
裴从事见他突转严肃,不禁一愣,沉声道:“韦南康治蜀二十一年,威服南诏,安抚七国,西破吐蕃,武功强盛。加之其善于体恤士卒,宽徭薄赋,蜀中因此百业兴盛,士民富足,若要论其功绩,可谓近来西南最高。”
南主一笑,道:“那再敢问足下,刘辟乱蜀,其祸如何?”
裴从事接口道:“刘辟跳梁小丑,狂妄书生,以营田度支副使而妄图独领三川,对抗朝廷,乱起未及一年即被平定,蜀地虽遭残破,但为害日短,荼毒有限。”
南主拍手笑道:“足下既然知晓蜀地之深浅,又何必以功业之辞来规劝在下?西川初临战乱,固然需要休养生息,但以西川民生之厚与战乱破败之轻来看,想要安定西川,一个守成的中吏足矣,又何必劳动宰相?天子既降宰相入西川,其名义上为重蜀,实际则是轻蜀而已。”
武元衡听到这里,不禁想起当初临出发前皇帝与自己的一番对话,这重蜀轻蜀之论,就是这对话的核心,未曾想此中关节居然被这驿站中碰到的一个小小的还没被铨选的进士给说破了。他眼皮不禁狠狠跳了两跳,低沉着声音道:“何以见得?”
南主诧异地看了武元衡一眼,摊手道:“很明显,蜀地天府之国,历来为帝王之资。朝廷倚重蜀地,必容不得蜀地生乱。然要使蜀地不乱,重在选人,自剑南开创以来,大多以文士领节度,所任无关军事,即用即罢。韦南康镇蜀地二十一年,颇有文治武功,然蜀地至此已几乎沦为私州。刘辟继韦南康之后,桀骜不驯,妄图三川,以其根源观之,其实为韦氏之余孽。刘辟败死,朝廷想要安定蜀地,必然需要恢复文士治蜀的局面,其方略无非是安抚四夷,松弛边备,裁抑士卒,宽政附民。此方略用宰相来执行,可引导蜀人重文轻武,削减祸乱之根源,标本兼治,使西川再无割据之患。”
“所以,可以预见,此后的蜀中,必然是马放南山,歌舞升平之所,如此佳地,不寻觅声色犬马,反高谈建功立业,岂不是缘木求鱼?”说罢,南主又倒了一杯酒,慢慢地将酒杯在手中转动着,怅然道:“拨乱反正之际,纵有疥癣之患,翻掌可定。西川,终究只是贩文卖才之所,不是建功立业之地!”
裴从事怔怔地看着这个少年,动了动嘴唇,却想不起该说什么话来反驳他,不由得也学着他,倒了一杯酒捏在手中看着,半晌问道:“那以足下之见,何处才是你所说的建功立业之地呢?”
南主跟他碰了一下杯,道:“卢龙刘济、成德王承宗、魏博田季安、淮西吴少阳、平卢李师道。”
一言既出,见三人猛然齐刷刷地望着他,南主一愣,摇手笑道:"在下所说的,是平藩之策,不是事藩之法。"
裴从事半眯着眼睛道:“不少人说河朔三节度使久不服朝廷,应当依仗平蜀的大好局势,一鼓荡平三镇,三镇既除,淮西、平卢可一檄而定。”
南主瞥了裴从事一眼,意兴阑珊地说,“淮西乃心腹之患,河朔则盘根错节,攻取之势,应审其变。时人之议中,也必有良谋。南某自认浅薄,不敢妄言。”起身对武元衡施了一礼,又对李、裴两人拱了拱手,道:“叨扰诸位已久,心中不安,时辰已晚,不敢打搅诸位休息,就此别过。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武元衡见他谈性已失,也不勉强,拱手回礼道:“我等三人也是西行入蜀,明日过蜀门走剑州,不知是否与小友同程?”
那南主歉然道:“不才明日乘船走江水回胤山,拜别家尊之后便直下阆中,过东川斜趋成都。不能一路随从,遗憾之至。”众人嗟呀,各自述礼,拱手而别。
李虚中见武元衡眉间颇有郁郁之色,只道是武元衡遗憾那年轻文士不能随其入蜀故而心中不乐,于是宽慰道:“相公屈尊降贵,与南云卿以常人论交,他不知宰相当面,自然举止自若,行事潇洒。待这南云卿到得成都,相公以一纸相召,他必会欣然而来,不足为虑。此即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已。”
武元衡摆了摆手,道:“常容,中立,我倒不是担心这南主不能为朝廷所用,要论才学见识,你等无一不胜过他许多,我之所以看重他,不过是希望野无遗贤罢了。只是方才听了他的一番西川之论,念及我等即将面对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和千头万绪的形势,不由得心头沉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我们蜀道行程已近半,路途虽多经险峻,但真正的艰难,恐怕还是在那更西边的成都府啊。”
裴、李两人听罢,一时也不知说什么为好。武元衡慢慢地踱到南窗边站定,望着窗户外黑黝黝的层峦叠嶂,沉默不语。不知不觉中,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依然不大,如烟如雾,笼着寂静的山,平静的江,热闹的驿和无言的人。
站了良久,武元衡突然转身,大步迈出了中厅,裴、李两人急忙跟出来,却见他在驿壁前站定,饱蘸浓墨,笔走龙蛇: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朦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
众人吩咐驿卒取了酒食,围着长条高桌垂足而坐,武元衡举杯对那年轻文士道:“能在山驿得遇贤才,幸何如之!老夫见你诗文空灵隽秀,实属难得,敢问小友所治何学,所事何业?”
那年轻文士拱手谢道:“长者厚爱,惭愧无地。不才姓南名主字云卿,凤翔府宝鸡县人,现年二十一岁,家父为本州胤山县令,家中所学以河洛学为本宗,自小粗治《易传》、《洪范》,杂以诗、书,十余年来未有所得。元和元年进士及第,还未曾铨选,现随父在任,昨日从绵谷访友而归,准备游学蜀中。”
武元衡听得他说家学河洛,不由得心中一动,这河洛学,是一门极有来历的儒学传承,《易经。系辞上》中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河洛学的本源,便起于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其学问最初专于探究河图之形、洛书之数,后及于天文星象、历法方术。两汉魏晋以来,道教兴起,儒道同尊河洛学本源,将河洛学引至枝繁叶茂之境。河洛学因其兼收并蓄,森罗万象,历来皆为隐学,宗法派系都在郡望大族的家学之中流转。玄宗天宝年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战争频仍,关中残破,河北萧条,黎庶之苦与盛世复兴的意愿使得大唐的有识之士开始破除唐初《五经正义》的桎梏,新儒学融贯三教,蔚然兴起。这河洛学凭借其雄厚底蕴,以易经之“变”字渐出于世,与武元衡所宗的以“革”字为主旨的王氏河汾学并称“北儒双岳”。
因此在武元衡眼里,这个家学渊源、文质彬彬的年轻进士,已基本上被他划定在自己的幕府人选当中了,此刻却不动声色地道:“小友家学深厚,文采斐然,此去蜀中必能大展骥足,名动公卿。”
南主哈哈一笑,长身而起,凝望着南窗外的远山,手指敲着长桌吟哦道:“‘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功名富贵寻常事尔,此去蜀中,若有幸能见到写出如此美妙诗句的卓英英,便也就了无遗憾了。剑南烧春,桃笺美人,锦城之乐,夫复何求!”,说罢,也不顾众人,“咣”地一声,便饮尽了杯中酒。
武元衡见这少年放浪形骸,也不以为意,淡淡一笑,举杯和裴、李两人一示意,三人随之一饮而尽。裴度笑道:“少不入川,古有明训。剑南富庶之地,朝廷视为心腹,西川承战乱之后,民生艰难,亟待恢复,天子将此地托于宰相,正所谓百废待兴之时。少年郎身负才学,值此大好时机,应当奋发有为,怎能贪慕酒色,自堕锐气。”
南主深深地看了裴从事一眼,缓缓坐下,拱手道:“敢问足下,韦节度治蜀,成效如何?”
裴从事见他突转严肃,不禁一愣,沉声道:“韦南康治蜀二十一年,威服南诏,安抚七国,西破吐蕃,武功强盛。加之其善于体恤士卒,宽徭薄赋,蜀中因此百业兴盛,士民富足,若要论其功绩,可谓近来西南最高。”
南主一笑,道:“那再敢问足下,刘辟乱蜀,其祸如何?”
裴从事接口道:“刘辟跳梁小丑,狂妄书生,以营田度支副使而妄图独领三川,对抗朝廷,乱起未及一年即被平定,蜀地虽遭残破,但为害日短,荼毒有限。”
南主拍手笑道:“足下既然知晓蜀地之深浅,又何必以功业之辞来规劝在下?西川初临战乱,固然需要休养生息,但以西川民生之厚与战乱破败之轻来看,想要安定西川,一个守成的中吏足矣,又何必劳动宰相?天子既降宰相入西川,其名义上为重蜀,实际则是轻蜀而已。”
武元衡听到这里,不禁想起当初临出发前皇帝与自己的一番对话,这重蜀轻蜀之论,就是这对话的核心,未曾想此中关节居然被这驿站中碰到的一个小小的还没被铨选的进士给说破了。他眼皮不禁狠狠跳了两跳,低沉着声音道:“何以见得?”
南主诧异地看了武元衡一眼,摊手道:“很明显,蜀地天府之国,历来为帝王之资。朝廷倚重蜀地,必容不得蜀地生乱。然要使蜀地不乱,重在选人,自剑南开创以来,大多以文士领节度,所任无关军事,即用即罢。韦南康镇蜀地二十一年,颇有文治武功,然蜀地至此已几乎沦为私州。刘辟继韦南康之后,桀骜不驯,妄图三川,以其根源观之,其实为韦氏之余孽。刘辟败死,朝廷想要安定蜀地,必然需要恢复文士治蜀的局面,其方略无非是安抚四夷,松弛边备,裁抑士卒,宽政附民。此方略用宰相来执行,可引导蜀人重文轻武,削减祸乱之根源,标本兼治,使西川再无割据之患。”
“所以,可以预见,此后的蜀中,必然是马放南山,歌舞升平之所,如此佳地,不寻觅声色犬马,反高谈建功立业,岂不是缘木求鱼?”说罢,南主又倒了一杯酒,慢慢地将酒杯在手中转动着,怅然道:“拨乱反正之际,纵有疥癣之患,翻掌可定。西川,终究只是贩文卖才之所,不是建功立业之地!”
裴从事怔怔地看着这个少年,动了动嘴唇,却想不起该说什么话来反驳他,不由得也学着他,倒了一杯酒捏在手中看着,半晌问道:“那以足下之见,何处才是你所说的建功立业之地呢?”
南主跟他碰了一下杯,道:“卢龙刘济、成德王承宗、魏博田季安、淮西吴少阳、平卢李师道。”
一言既出,见三人猛然齐刷刷地望着他,南主一愣,摇手笑道:"在下所说的,是平藩之策,不是事藩之法。"
裴从事半眯着眼睛道:“不少人说河朔三节度使久不服朝廷,应当依仗平蜀的大好局势,一鼓荡平三镇,三镇既除,淮西、平卢可一檄而定。”
南主瞥了裴从事一眼,意兴阑珊地说,“淮西乃心腹之患,河朔则盘根错节,攻取之势,应审其变。时人之议中,也必有良谋。南某自认浅薄,不敢妄言。”起身对武元衡施了一礼,又对李、裴两人拱了拱手,道:“叨扰诸位已久,心中不安,时辰已晚,不敢打搅诸位休息,就此别过。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武元衡见他谈性已失,也不勉强,拱手回礼道:“我等三人也是西行入蜀,明日过蜀门走剑州,不知是否与小友同程?”
那南主歉然道:“不才明日乘船走江水回胤山,拜别家尊之后便直下阆中,过东川斜趋成都。不能一路随从,遗憾之至。”众人嗟呀,各自述礼,拱手而别。
李虚中见武元衡眉间颇有郁郁之色,只道是武元衡遗憾那年轻文士不能随其入蜀故而心中不乐,于是宽慰道:“相公屈尊降贵,与南云卿以常人论交,他不知宰相当面,自然举止自若,行事潇洒。待这南云卿到得成都,相公以一纸相召,他必会欣然而来,不足为虑。此即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已。”
武元衡摆了摆手,道:“常容,中立,我倒不是担心这南主不能为朝廷所用,要论才学见识,你等无一不胜过他许多,我之所以看重他,不过是希望野无遗贤罢了。只是方才听了他的一番西川之论,念及我等即将面对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和千头万绪的形势,不由得心头沉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我们蜀道行程已近半,路途虽多经险峻,但真正的艰难,恐怕还是在那更西边的成都府啊。”
裴、李两人听罢,一时也不知说什么为好。武元衡慢慢地踱到南窗边站定,望着窗户外黑黝黝的层峦叠嶂,沉默不语。不知不觉中,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依然不大,如烟如雾,笼着寂静的山,平静的江,热闹的驿和无言的人。
站了良久,武元衡突然转身,大步迈出了中厅,裴、李两人急忙跟出来,却见他在驿壁前站定,饱蘸浓墨,笔走龙蛇: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朦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