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李、裴四人见韩猛突然跪倒在地,大喊仙人,一时不由得惊诧莫名,难道这韩猛认识这亭中之人?就算认得,为什么会叫他仙人?
正惊疑之际,武元衡突然想到在五盘岭驿时韩猛说起的遇到神仙的故事,难不成亭中这位,就是在韩猛家中盘桓三日,为韩猛说破祸福富贵的那位道士?这位道士难道真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会在元和二年节度西川,并且还会在五盘岭驿站歇脚?而且听他方才所说,似乎是知道自己此行会走剑门,故而在此等候?无数个疑问在心头一闪而过,武元衡强作镇静,朝李、裴二人看去,见他们也是一脸震惊之色。
再偷眼看那亭中之人,此人一身道门逸士装扮,斜眉星目,方脸长髯,头戴逍遥巾,身穿玄色缎领对襟广袖袍,脚蹬朱面青云履,披着一件齐腰的云纹羽衣,长身玉立于亭中,看不出多大年纪,唯觉飘逸潇洒,清和自然,观之令人忧烦皆忘,平和安舒。
武元衡是相信这世上是没有神仙的,但眼前的这一幕却不由得让他这位老成持重的宰辅也心生杂念,他暗暗吸了口气,郑重地向那亭中之人拱手回礼,道:“西川武元衡率节下诸位有礼了,敢问阁下尊姓台甫?”
韩猛见武元衡动问,这才想起自己跪拜得太过突然,又不敢起身,只得半跪着身子,对着武元衡讪讪地道:“相公,这位就是小的在五盘岭跟相公说起的仙人。”
武元衡朝他点点头,看向那道人,只见道人弯腰一手将韩猛托起,对武元衡拱手道:“南岳游方道士烟霞道人见过武相公,见过诸位。”
听这道人自称“南岳”、“烟霞”,武元衡的心突然狠狠地跳了几跳,想想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定了定神,道:“原来是烟霞真人,武某早在五盘岭驿便听韩猛说起真人未卜先知的手段,今日得见真人,幸何如之。”
那道人答道:“础润而知雨至,叶落而知秋来。所谓未卜先知,不过是通于阴阳变化的见微知著而已,不敢辱尊者之听。”
武元衡颔首道:“以当今之时局,以蜀道之历程,老夫入川之事及沿途之所遇,确实可以用见微知著来预测,真人神机妙算,对时机之把握自然也非常人所能及。只是武某请教真人,为何舍千万之众人而独施神术与我等之身?”
道人看着武元衡郑重的神色,忽然展颜笑道:“实不相瞒,山人追一天道之变十余年,近期才算定此变与诸位日后颇有瓜葛,因此特在此地守候,欲寄一语于诸位。”
武元衡和李虚中对望了一眼,问道:“天道之变化?风雨雷电,昼夜晨昏,天道之变无处不在,不知真人所说之‘一变’所指何变?如能示下,武某洗耳恭听,愿闻其详。”
那道士望着前方群峰间苍茫的云海,悠悠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遁去其一者,谓之变。以此观之,就算有穷究天人之能事,也必有一不可揣摩之变化。当今之世,复兴之兆虽起,然衰亡之机生于其间;治平之征虽现,然乱世之象隐乎其内,此为天道之常。然十余年来,山人每欲推演天下大势,总觉有一变数亘于卦象之中,使天道之常生出诸多变化,似暗而明,似乱乃治,似亡实存,似死还生,莫知其理。”
裴度听了这老道一番辗转往复的说辞,似乎有点不明就里,拱手问道:“莫非阁下以为,我等一行中,有人可应这天道之变数?”
烟霞道人微微一笑,摇头道:“武相公沉稳端重,李从事亦有贵态,阁下虽面相不佳,但以山人观之,日后也必是宰辅之任。诸位均为大唐之肱骨良臣,自然不是这天常之变。”
李虚中盯着韩猛,若有所思地道:“真人偶遇韩猛于田舍,力救韩猛于刀兵,点拨韩猛于山驿,莫非真人所谓之变数,乃是韩猛韩壮士?”
烟霞道人看了看韩猛,见他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眼巴巴地盯着自己,摆了摆手,温声道:“山人于韩猛,有就食之缘,以山人之见,韩猛年富力强,志于功名而又不失忠孝,堪称可造之材。武相公为国惜才,收猛士于麾下乃是宰辅的鉴人之明。山人之荐,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说罢,迎着不明所以的众人茫然不解的目光,又不徐不疾地说道:“诸位想问之变数,山人也一直在探寻中,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已有十余年了。要说起这变数,还颇有一番渊源。贞元六年,山人在衡州南岳烟霞峰持戒修行,一日,石头和尚希迁禅师遣弟子邀我过南寺石台一叙,因山人素与石头和尚交好,一有时事动荡或悟道心得,便会互相往来坐谈,受邀之后,自然是欣然而往。其时,王武俊与李纳正争夺棣州,吐蕃又陷大唐北庭四镇,我以为石头和尚因此邀我共论时局。
不料一见希迁禅师,他却默然不语,在石台上端坐良久,忽然严肃地对我说:‘昨晚梦中与马祖论法,马祖作偈语说,大唐有一骥,本生因缘中。因缘非因缘,诸天俱无踪。贫僧醒后,久思不得其法,因此延请真人过来一叙,共参其妙。’
山人闻之,自然是是大感兴趣,于是拈草排钱,静心焚香,占得一《鼎》卦之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李虚中听到此处,忍不住抢声道:“鼎卦之初六?这可是主弱客强之象。‘鼎颠趾,利出否’,是说主方有积弊难除,客方将倾倒主方之鼎器,祛除污秽。‘得妾以其子,无咎。’则是说,若客方能顺于主方,以下臣或子女之态相助,主方才能免除祸患。”
烟霞道人被他打断,也不见怪,笑了笑,接着说道:“李从事对卦象的参悟见解果然不凡,当时山人所卜之卦,的确就是主弱客起之兆。经与石头和尚梦中的马祖印证,这卦象中的客方应该就是那偈语中出于因缘而又脱于因缘的大唐一骥。为此山人又多次占卜推算,这客方却始终如鸿飞杳杳,不可捉摸。后与希迁禅师又探讨了许久,却终究茫然无果,只好作罢。”
“一个月以后,山人忽接希迁禅师童子来报,希迁已于当日圆寂,圆寂之前留书一封与我,拆开书信,只见上写‘资邵之阳,南岭之阴。彊圉逢猪,其迹可寻。’山人自此十余年间遍走江右河左、岭南巴中,观山川草木之气,查阴阳寒暑之变,终于年初心有所感,遽然有悟,此行骑驴入剑门,正待去蜀中与之一晤。”
李虚中喃喃念道“彊圉逢猪,彊圉逢猪,太岁在丁,谓之彊圉。猪者,亥也。彊圉逢猪,莫非是指丁亥,岂不正是今年?”,念罢,激动地朝烟霞道人拱了拱手,“真人此程既也是入蜀,我等可否与真人同行?如不能有幸与真人一同见识这‘变数’之奇,岂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说完又朝武元衡道:“不知相公意下如何?”
武元衡还没来得及说话,这烟霞道人却是哈哈一笑,朗声道:“变数虽遁于四九,但还是依于天衍,虽名为变,实际与天道之常也无大的区别,李从事欲观“变数”,却是误入了歧途。以山川河流观之,则世事如白云苍狗,此为变;以白云苍狗观之,则山川河流为永恒之所在,此亦为变。你我所谓之变,又何尝不是天地造化之常。”
说完,环顾众人,手指着西南边无尽的群山,道“诸位且努力向前,不需多虑。出剑门至成都之地,再无险阻,驰马可至。蜀道天险已渡,人心天险难测,诸位鱼服入蜀,所幸安然无事,日后若回返长安,还请多用车驾卫士,以防宵小之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临别之言,不可轻忽。”
没等众人回答,烟霞道人踱步出了小亭,拍了拍亭前白驴的驴背,那白驴“咴啾啾”叫唤一声,跟着烟霞道人出亭地往西南栈道的白云深处而去。
武元衡一行人见这道人说完就走,干脆利落,不由得面面相觑,韩猛嗫嚅了一下,正要开口,却听那道人清朗的声音从云烟深处传来:“山人此行将羽化青城,日后若有人自称遁一,请诸位试其才德,稍加扶持。”
众人闻言,追出亭来,却见云烟深处已不见道人的身影。迷濛的细雨停了,一轮淡淡的落日半挂在群山之间,绚丽的万道霞光将栈道涂染得五彩斑斓。
正惊疑之际,武元衡突然想到在五盘岭驿时韩猛说起的遇到神仙的故事,难不成亭中这位,就是在韩猛家中盘桓三日,为韩猛说破祸福富贵的那位道士?这位道士难道真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会在元和二年节度西川,并且还会在五盘岭驿站歇脚?而且听他方才所说,似乎是知道自己此行会走剑门,故而在此等候?无数个疑问在心头一闪而过,武元衡强作镇静,朝李、裴二人看去,见他们也是一脸震惊之色。
再偷眼看那亭中之人,此人一身道门逸士装扮,斜眉星目,方脸长髯,头戴逍遥巾,身穿玄色缎领对襟广袖袍,脚蹬朱面青云履,披着一件齐腰的云纹羽衣,长身玉立于亭中,看不出多大年纪,唯觉飘逸潇洒,清和自然,观之令人忧烦皆忘,平和安舒。
武元衡是相信这世上是没有神仙的,但眼前的这一幕却不由得让他这位老成持重的宰辅也心生杂念,他暗暗吸了口气,郑重地向那亭中之人拱手回礼,道:“西川武元衡率节下诸位有礼了,敢问阁下尊姓台甫?”
韩猛见武元衡动问,这才想起自己跪拜得太过突然,又不敢起身,只得半跪着身子,对着武元衡讪讪地道:“相公,这位就是小的在五盘岭跟相公说起的仙人。”
武元衡朝他点点头,看向那道人,只见道人弯腰一手将韩猛托起,对武元衡拱手道:“南岳游方道士烟霞道人见过武相公,见过诸位。”
听这道人自称“南岳”、“烟霞”,武元衡的心突然狠狠地跳了几跳,想想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定了定神,道:“原来是烟霞真人,武某早在五盘岭驿便听韩猛说起真人未卜先知的手段,今日得见真人,幸何如之。”
那道人答道:“础润而知雨至,叶落而知秋来。所谓未卜先知,不过是通于阴阳变化的见微知著而已,不敢辱尊者之听。”
武元衡颔首道:“以当今之时局,以蜀道之历程,老夫入川之事及沿途之所遇,确实可以用见微知著来预测,真人神机妙算,对时机之把握自然也非常人所能及。只是武某请教真人,为何舍千万之众人而独施神术与我等之身?”
道人看着武元衡郑重的神色,忽然展颜笑道:“实不相瞒,山人追一天道之变十余年,近期才算定此变与诸位日后颇有瓜葛,因此特在此地守候,欲寄一语于诸位。”
武元衡和李虚中对望了一眼,问道:“天道之变化?风雨雷电,昼夜晨昏,天道之变无处不在,不知真人所说之‘一变’所指何变?如能示下,武某洗耳恭听,愿闻其详。”
那道士望着前方群峰间苍茫的云海,悠悠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遁去其一者,谓之变。以此观之,就算有穷究天人之能事,也必有一不可揣摩之变化。当今之世,复兴之兆虽起,然衰亡之机生于其间;治平之征虽现,然乱世之象隐乎其内,此为天道之常。然十余年来,山人每欲推演天下大势,总觉有一变数亘于卦象之中,使天道之常生出诸多变化,似暗而明,似乱乃治,似亡实存,似死还生,莫知其理。”
裴度听了这老道一番辗转往复的说辞,似乎有点不明就里,拱手问道:“莫非阁下以为,我等一行中,有人可应这天道之变数?”
烟霞道人微微一笑,摇头道:“武相公沉稳端重,李从事亦有贵态,阁下虽面相不佳,但以山人观之,日后也必是宰辅之任。诸位均为大唐之肱骨良臣,自然不是这天常之变。”
李虚中盯着韩猛,若有所思地道:“真人偶遇韩猛于田舍,力救韩猛于刀兵,点拨韩猛于山驿,莫非真人所谓之变数,乃是韩猛韩壮士?”
烟霞道人看了看韩猛,见他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眼巴巴地盯着自己,摆了摆手,温声道:“山人于韩猛,有就食之缘,以山人之见,韩猛年富力强,志于功名而又不失忠孝,堪称可造之材。武相公为国惜才,收猛士于麾下乃是宰辅的鉴人之明。山人之荐,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说罢,迎着不明所以的众人茫然不解的目光,又不徐不疾地说道:“诸位想问之变数,山人也一直在探寻中,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已有十余年了。要说起这变数,还颇有一番渊源。贞元六年,山人在衡州南岳烟霞峰持戒修行,一日,石头和尚希迁禅师遣弟子邀我过南寺石台一叙,因山人素与石头和尚交好,一有时事动荡或悟道心得,便会互相往来坐谈,受邀之后,自然是欣然而往。其时,王武俊与李纳正争夺棣州,吐蕃又陷大唐北庭四镇,我以为石头和尚因此邀我共论时局。
不料一见希迁禅师,他却默然不语,在石台上端坐良久,忽然严肃地对我说:‘昨晚梦中与马祖论法,马祖作偈语说,大唐有一骥,本生因缘中。因缘非因缘,诸天俱无踪。贫僧醒后,久思不得其法,因此延请真人过来一叙,共参其妙。’
山人闻之,自然是是大感兴趣,于是拈草排钱,静心焚香,占得一《鼎》卦之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李虚中听到此处,忍不住抢声道:“鼎卦之初六?这可是主弱客强之象。‘鼎颠趾,利出否’,是说主方有积弊难除,客方将倾倒主方之鼎器,祛除污秽。‘得妾以其子,无咎。’则是说,若客方能顺于主方,以下臣或子女之态相助,主方才能免除祸患。”
烟霞道人被他打断,也不见怪,笑了笑,接着说道:“李从事对卦象的参悟见解果然不凡,当时山人所卜之卦,的确就是主弱客起之兆。经与石头和尚梦中的马祖印证,这卦象中的客方应该就是那偈语中出于因缘而又脱于因缘的大唐一骥。为此山人又多次占卜推算,这客方却始终如鸿飞杳杳,不可捉摸。后与希迁禅师又探讨了许久,却终究茫然无果,只好作罢。”
“一个月以后,山人忽接希迁禅师童子来报,希迁已于当日圆寂,圆寂之前留书一封与我,拆开书信,只见上写‘资邵之阳,南岭之阴。彊圉逢猪,其迹可寻。’山人自此十余年间遍走江右河左、岭南巴中,观山川草木之气,查阴阳寒暑之变,终于年初心有所感,遽然有悟,此行骑驴入剑门,正待去蜀中与之一晤。”
李虚中喃喃念道“彊圉逢猪,彊圉逢猪,太岁在丁,谓之彊圉。猪者,亥也。彊圉逢猪,莫非是指丁亥,岂不正是今年?”,念罢,激动地朝烟霞道人拱了拱手,“真人此程既也是入蜀,我等可否与真人同行?如不能有幸与真人一同见识这‘变数’之奇,岂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说完又朝武元衡道:“不知相公意下如何?”
武元衡还没来得及说话,这烟霞道人却是哈哈一笑,朗声道:“变数虽遁于四九,但还是依于天衍,虽名为变,实际与天道之常也无大的区别,李从事欲观“变数”,却是误入了歧途。以山川河流观之,则世事如白云苍狗,此为变;以白云苍狗观之,则山川河流为永恒之所在,此亦为变。你我所谓之变,又何尝不是天地造化之常。”
说完,环顾众人,手指着西南边无尽的群山,道“诸位且努力向前,不需多虑。出剑门至成都之地,再无险阻,驰马可至。蜀道天险已渡,人心天险难测,诸位鱼服入蜀,所幸安然无事,日后若回返长安,还请多用车驾卫士,以防宵小之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临别之言,不可轻忽。”
没等众人回答,烟霞道人踱步出了小亭,拍了拍亭前白驴的驴背,那白驴“咴啾啾”叫唤一声,跟着烟霞道人出亭地往西南栈道的白云深处而去。
武元衡一行人见这道人说完就走,干脆利落,不由得面面相觑,韩猛嗫嚅了一下,正要开口,却听那道人清朗的声音从云烟深处传来:“山人此行将羽化青城,日后若有人自称遁一,请诸位试其才德,稍加扶持。”
众人闻言,追出亭来,却见云烟深处已不见道人的身影。迷濛的细雨停了,一轮淡淡的落日半挂在群山之间,绚丽的万道霞光将栈道涂染得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