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幕的昏黄的剪影中,种师道在帐中孤零零的,久久没有动,让营中巡夜的兵士看的也习以为常了,就像已经把他当作帐幕的一部分了。却没有人会进去打扰他,他是西军的灵魂,是所有西军战士心目中的神一般的存在,是他们西军所有兵士的寄托和希望。只要这个瘦削的老人说一句话,他们都甘心情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大营北面的白沟河上,领了军令,挑选出来摸黑渡河的兵士都一言不发,跟随着前面的兵士的动作,无声的前进着。走在浮桥上,小腿就都陷入到河水中去了,浮桥上只能每隔一丈才可行走一人;而木筏虽然能多乘坐几人,只是需要往返,更比浮桥过河速度要慢,所以虽然一刻不停,也过不去多少人。一夜之间,才只过去两千多人,守护在渡桥北面,护卫大军第二日渡河。
黑漆漆的夜,黑漆漆的天空,毫无声息,在黑暗里沉寂着。像一个巨大的怪兽,在大张着满口獠牙血舌的嘴巴,等待着这些弱小无助的人一个排队进入,不知什么时候,给它突然一口吞下……
同是一河,只是两岸便不同。河南岸宋军除了乘夜渡河的,剩下士卒全都在大营里借着河水带来的凉意呼呼大睡。河北岸,城外十里地外的荒野中,耶律大石率领的人马全都散布在蚊虫和密草中。耶律大石也忍着蚊虫叮咬,而没有让人给自己搭上个帷幕帐篷,这让手下这些粗汉们大为感动。他们虽然比宋军晚上半日出发,可地势熟悉,早早就赶到了这里。耶律大石传下令去,要全军守候,不露行藏。
帐下武将能忍得住这些苦,只是不明白为何不直击南人渡河处,都嚷着请求出击。耶律大石只是不允,却下令让几路远拦子不用留心界河北岸,只用早晚在北面探视,一有敌情及时来报。手下那些武将更是奇怪,明明这南人要在西南边渡河了,却为何派人去北面打探,只是耶律大石不说,他们也只能闷在心里。
一早醒来,和诜虽然满脸疲倦,可是双目有神,匆匆用过饭,就开始催促着种师道下令全军渡河。种师道只得吩咐下去,全军渡河。选锋军统制赵明率部先行,左军继之,再后是中军,最后才是后军。至于右军安排,种师道思索了一夜,动了一丝私心,右军统制是种师中,被种师道安排在河南岸统管后路,兼且联络原东面东路军大营。
和诜已是等不及了,待第一批返回的木筏靠岸后,就急令他的亲信随他乘坐一条木筏,顺着浮桥缓缓向北岸划过去。
今日里天一直阴沉着,河面上风格外的大,河水也变得湍急,才只五月,便如七八月间山洪下来后的激流了。浑浊的河水卷着浪花,一排又一排的簇拥着冲向下游,在河水中间,隐隐能听到一阵阵的风雷之声,和轰隆隆的河水的低吟混合在一起。
和诜一脸惨白的坐在木筏正中的位置,他从雄州带来的亲信围坐在他周围。木筏被风吹得像随时失去控制一般。亏得是在浮桥东面划水前进,河水的浪一阵阵拍打着浮桥,木筏上划船的人不得不将木筏撑的离开浮桥,以免船桥相撞。可是离开浮桥远了,木筏立刻就上下颠簸在浪花里了,吓得和诜将身子干脆趴伏在木筏上。
在惊吓中,嘴里哆嗦着念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和诜终于被亲信们架着胳膊挪到岸上去了。在亲信们临时搭建的军帐中,和诜又躺了一盏热茶的光景才满血复活。擦擦头上刚才冒出的虚汗,戴好软巾,就从帐中走了出来。他虽是雄州知州,在任多年,可也是第一次踏足辽国地界,心里莫名的一阵激动。也不在亲信们搬来的胡凳上坐了,站在河边,亲眼看着一队队的宋军从河南岸或走浮桥,或乘木筏,一批批的赶来,眼看着除了昨夜渡河的两千人马,现在又过河千余人了。
种师道也乘木筏从河南岸过来了,种师道是自己从木筏上上岸的,到底是军中熬了一辈子的老将,虽是古稀之年,仍是精神矍铄、身体健旺。
和诜与种师道二人并立岸上,各怀心思,一个狂热,一个冷静,同样的望着渡河的兵士们。
和诜远望这一片番国地面,正要吟咏几句,忽然见从北面飞奔过来一名骑士,胯下是高大的河北本地马,看骑士服色,虽然身穿铁甲,铁叶护裙也罩在腿两侧,可是衣甲歪斜,头顶笠帽也被吹的飘在脑后,没有长大兵刃,只是一人一骑向渡口而来。
和诜亲信赶忙迎上去,呵斥来人道:“东路种都统、和监军在此,胆敢无礼。”
那马上骑士闻听,忙一个翻身从马上跃下,几步来到种师道、和诜二人身前,先向二人依次行礼,才说道:“禀报二位大人:辽军昨夜袭营,军中辎重焚烧殆尽,辛都统令我传令焦统制,速速在河北岸摆下阵势,拦截辽军,辛都统已自率大军回返。”
和诜如一道霹雳击中头顶,连连顿脚,向种师道,也是向那报信骑士问道:“辎重尽毁,也可由后方转运粮草啊,奈何要大军回转、北望涿州而徒唤奈何?”
那报信骑士低头实说道:“军中无两日之粮,辛都统恐迟则生变,被敌军所乘。”
种师道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对和诜点点头,说道:“既被烧营,番军必然断我粮道。现西路军孤军深入,补给不便,急切间转运粮草,更易为人所乘。不若退守河南,再做计议。辛都统也是稳妥之见。”
和诜一下子楞在原地,那报信骑士忙辞过二人,从浮桥上渡河向焦安节营中赶去。
难道他和诜就这样与这大功无缘了?难道只能在这界河北面踏一踏足便再转身而回么?人活一世,有几个不惑之年?又能逢上几次收复幽燕这样的大功?
他不甘心!纵容辛兴宗败了,也把萧干的人耗费的差不多了,他不相信萧干能接住两轮五万大军的连番攻战。
大营北面的白沟河上,领了军令,挑选出来摸黑渡河的兵士都一言不发,跟随着前面的兵士的动作,无声的前进着。走在浮桥上,小腿就都陷入到河水中去了,浮桥上只能每隔一丈才可行走一人;而木筏虽然能多乘坐几人,只是需要往返,更比浮桥过河速度要慢,所以虽然一刻不停,也过不去多少人。一夜之间,才只过去两千多人,守护在渡桥北面,护卫大军第二日渡河。
黑漆漆的夜,黑漆漆的天空,毫无声息,在黑暗里沉寂着。像一个巨大的怪兽,在大张着满口獠牙血舌的嘴巴,等待着这些弱小无助的人一个排队进入,不知什么时候,给它突然一口吞下……
同是一河,只是两岸便不同。河南岸宋军除了乘夜渡河的,剩下士卒全都在大营里借着河水带来的凉意呼呼大睡。河北岸,城外十里地外的荒野中,耶律大石率领的人马全都散布在蚊虫和密草中。耶律大石也忍着蚊虫叮咬,而没有让人给自己搭上个帷幕帐篷,这让手下这些粗汉们大为感动。他们虽然比宋军晚上半日出发,可地势熟悉,早早就赶到了这里。耶律大石传下令去,要全军守候,不露行藏。
帐下武将能忍得住这些苦,只是不明白为何不直击南人渡河处,都嚷着请求出击。耶律大石只是不允,却下令让几路远拦子不用留心界河北岸,只用早晚在北面探视,一有敌情及时来报。手下那些武将更是奇怪,明明这南人要在西南边渡河了,却为何派人去北面打探,只是耶律大石不说,他们也只能闷在心里。
一早醒来,和诜虽然满脸疲倦,可是双目有神,匆匆用过饭,就开始催促着种师道下令全军渡河。种师道只得吩咐下去,全军渡河。选锋军统制赵明率部先行,左军继之,再后是中军,最后才是后军。至于右军安排,种师道思索了一夜,动了一丝私心,右军统制是种师中,被种师道安排在河南岸统管后路,兼且联络原东面东路军大营。
和诜已是等不及了,待第一批返回的木筏靠岸后,就急令他的亲信随他乘坐一条木筏,顺着浮桥缓缓向北岸划过去。
今日里天一直阴沉着,河面上风格外的大,河水也变得湍急,才只五月,便如七八月间山洪下来后的激流了。浑浊的河水卷着浪花,一排又一排的簇拥着冲向下游,在河水中间,隐隐能听到一阵阵的风雷之声,和轰隆隆的河水的低吟混合在一起。
和诜一脸惨白的坐在木筏正中的位置,他从雄州带来的亲信围坐在他周围。木筏被风吹得像随时失去控制一般。亏得是在浮桥东面划水前进,河水的浪一阵阵拍打着浮桥,木筏上划船的人不得不将木筏撑的离开浮桥,以免船桥相撞。可是离开浮桥远了,木筏立刻就上下颠簸在浪花里了,吓得和诜将身子干脆趴伏在木筏上。
在惊吓中,嘴里哆嗦着念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和诜终于被亲信们架着胳膊挪到岸上去了。在亲信们临时搭建的军帐中,和诜又躺了一盏热茶的光景才满血复活。擦擦头上刚才冒出的虚汗,戴好软巾,就从帐中走了出来。他虽是雄州知州,在任多年,可也是第一次踏足辽国地界,心里莫名的一阵激动。也不在亲信们搬来的胡凳上坐了,站在河边,亲眼看着一队队的宋军从河南岸或走浮桥,或乘木筏,一批批的赶来,眼看着除了昨夜渡河的两千人马,现在又过河千余人了。
种师道也乘木筏从河南岸过来了,种师道是自己从木筏上上岸的,到底是军中熬了一辈子的老将,虽是古稀之年,仍是精神矍铄、身体健旺。
和诜与种师道二人并立岸上,各怀心思,一个狂热,一个冷静,同样的望着渡河的兵士们。
和诜远望这一片番国地面,正要吟咏几句,忽然见从北面飞奔过来一名骑士,胯下是高大的河北本地马,看骑士服色,虽然身穿铁甲,铁叶护裙也罩在腿两侧,可是衣甲歪斜,头顶笠帽也被吹的飘在脑后,没有长大兵刃,只是一人一骑向渡口而来。
和诜亲信赶忙迎上去,呵斥来人道:“东路种都统、和监军在此,胆敢无礼。”
那马上骑士闻听,忙一个翻身从马上跃下,几步来到种师道、和诜二人身前,先向二人依次行礼,才说道:“禀报二位大人:辽军昨夜袭营,军中辎重焚烧殆尽,辛都统令我传令焦统制,速速在河北岸摆下阵势,拦截辽军,辛都统已自率大军回返。”
和诜如一道霹雳击中头顶,连连顿脚,向种师道,也是向那报信骑士问道:“辎重尽毁,也可由后方转运粮草啊,奈何要大军回转、北望涿州而徒唤奈何?”
那报信骑士低头实说道:“军中无两日之粮,辛都统恐迟则生变,被敌军所乘。”
种师道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对和诜点点头,说道:“既被烧营,番军必然断我粮道。现西路军孤军深入,补给不便,急切间转运粮草,更易为人所乘。不若退守河南,再做计议。辛都统也是稳妥之见。”
和诜一下子楞在原地,那报信骑士忙辞过二人,从浮桥上渡河向焦安节营中赶去。
难道他和诜就这样与这大功无缘了?难道只能在这界河北面踏一踏足便再转身而回么?人活一世,有几个不惑之年?又能逢上几次收复幽燕这样的大功?
他不甘心!纵容辛兴宗败了,也把萧干的人耗费的差不多了,他不相信萧干能接住两轮五万大军的连番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