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露师这段时间,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讲授了平等心。首先,他讲了菩提心的的概念。
他是从大到小的方式来讲的。他说:“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核心内容。如果最开始没有这个决心和意愿,也就是成道的因不好,因不好,果就不好。”
与钱师兄们讨论时,我渐渐理解了这个观点。所谓因地菩萨与果地菩萨的区别。因地菩萨,就是你具备了成就菩萨的因。比如一颗种子,你是稻谷的种子,最后生长出来,就只能是稻谷,不可能是玉米。
按彻底的理论,在佛教中,把彻底理论叫做实相,或者叫做了义。在我们教学中,了义相当于概念和本质,相当于道家的《道德经》。不了义相当于例题或者打比方,相当于《庄子》。
从了义的意义上讲,万法平等,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拥有相同的基本属性。这个属性叫做空,道家叫做道。在物理学界,也会说物质与能量是互相转移的,是统一的。
我看《愣严经》时,总觉得,有某种大一统的理论,但说不清楚。但钱师兄认为,确实可以有这种统一的理论。他说:“在物理学上,质能转换,时空纠缠,是不是说明,一切事物的基本性质,是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的。如果去掉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不复存在?”
我同意他这个说法。当然,我不是物理学家,但有这个感觉。
“在佛教理论中,心物一元,就更宏大了。原来是物理世界的物物一元,现在加入心的主观成分,变成心物一元,是不是增加了一个新的统一维度,极大地扩充了世界观?”
这倒是提醒了我。原来学数学,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许多学生总是在最初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那是因为,世界观改变了。比如原来平面内何是二维的,而立体几何是三维的。而世界本身,除了三维立体空间,加上时间的维度、能量的维度,再加上心的维度,那该是一个多么宏大的场景啊。
如果你亲眼看到这个场景,你简直没办法给别人形容,即使你给别人形容出来了,别人也理解不了。
世界是一真法界,是心物一元的,这是对实相的简略说法,我根本无法靠自己的推测和妄想,来猜度它。
那么,我们可以从小做起,先将思维模式一点点地突破升级。先承认,众生平等吧。将所有有生命意识的个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一个正确的理解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因,就是种子,就是决定你方向的东西。也可以用数学思维来说明:方向就像一条射线,而决定射线方向的,只需要两个点。假如学佛前的我,是原点,那么出发时的心,也就是发心,那个众生平等的菩提心,就是出发时到达的第一个点,这两个点一连线,就构成了最初的射线,这决定了今后的大方向。
大方向的正确性,避免了南辕北辙。
“从绝对意义上讲,在坐的所有人,都是因地菩萨。”法露师说出这句话时,我也有点惊慌。毕竟,第一次有过来人,把我们叫菩萨,我们再飘,也不太自信。
“为什么呢?因为,当佛发誓要度尽众生之时,所有众生就有了成为菩萨的可能了。三世诸佛和各位大菩萨,都有誓愿,要度尽众生。如果他们说的实话,那么在座的,都是众生,都是要被度的。当然,在哪一世,在六道中的哪一道被度,说不准。有的菩萨,修行了无数大劫,才有成就,不知道大家等不等得了。”
我知道佛教经典中对大劫这个时间定义,就是很漫长的岁月,或者说,几十万年甚至上亿年。如果要等到那时候才得解脱,那解脱的希望就太渺茫了。
“大家也不要怕,菩萨说过的话,都是算数的。但是,之所以说大家是因地菩萨,还有另外的原因。人生难得,你们今天就在人道中,只有人道,才是最容易得到解脱的道,这说明,你们前世,已经修得很成功了。做人难,做中国人难上加难。为什么?因为你们前世功德,修到这一世,终于在这个庄严的地方,听闻正法。”
能够做人,就不容易的事。能够听闻正法,更是稀有。这个道理,书上也有。
“经上说,念一句佛号,就是不得了的功德,为什么?因为有众生听到了。你们作为人,能够系统地在这里念经打坐,修习佛法,这是多大的功德。佛没能力度无缘之人,为什么?因为佛教理论中,有最基本的缘起理论,如果没有缘起,一切无从着力。你们难得为人,听闻并修习难得的正法,这就是因,所以,你们是因地菩萨。这个因,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因菩萨的誓愿,二是与菩萨的缘分。”
这是属于基础理论了,按这个说法,很是鼓舞人心的。至少,大家对自己能够成就,燃起了希望。
“为什么要众生平等就是菩提心呢?其实,当年菩萨就发了这个心,你们今天发这个心,就跟菩萨的心相应了。心因内容而同异,并不分发心的是哪个人。从绝对意义上讲,学佛是心的成就。你拥有了菩萨完整的心,你就是菩萨了。”
这个心,当然不是指的妄心,但也不能说是真心。因为真妄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妄,也就没有真。这只是理论,我已经算是从逻辑上理解了,但在实践上要证实,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我这一生,都无法到达那个高度。
佛教还有一个说法,叫唯识学。也就是,研究识的学问。按经典理论,识是心的产物。识共分八种。比如色声香味触法,算是前六识。第七识是末那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这些识的定义,我虽然看过,但对第七、第八识,始终无法理解。我们一般人习惯,把第六识,意识,叫做心。这大概是我们所谓妄心的主要内容吧。
听钱师兄说:“你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这八识之间的关系了。”
我倒是真的认真读过,读不懂。专有名词太多了,以我这点佛学知识,根本没有理解的渠道和基础。钱师兄对理论感兴趣,对哲学思辩有研究,他或许能够入门吧。
因为万物平等,世界是一真法界。那么,对于初学者,理解不了的话,就只能从众生平等这个角度入手。好在,人都有同情之心,有情众生,能够让我们产生共情,这是一个好切入的口子。
当年孟子劝一个国王,从杀牛还是杀羊来作为说服的切入口。因为国王看到杀牛不太忍心,就推断出国王的同情之心。其实,最残暴的国王也是人,这种同情心多少也是有的。孟子的理论,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同情心,推而广之,将同情心用于人民,就是好的国王了。
“君子远离疱厨也”。
人类与其他众生有共情的特征,所以,劝导人们的慈悲,就比较容易。
“所有大菩萨,都以悲心而成就,所以,要建立平等心,得先建立慈悲心。”法露量强调到:“要我们吃素,百丈清规写得明白。那不是因为肉食有毒,当然,肉食确实也有毒,但不至于毒死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维护我们的慈悲心。众生既然是平等的,我们就难以忍心杀害它。”
到了寺院,亲自接触僧人的生活,才发现,他们的很多讲究,其实与这有关。
比如僧人们喝生水的时候,总要念咒,为那清水中的微生物超度。《西游记》中,吴承恩写唐僧时,有一句话。“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我少年时读到这一段时,总觉得描写得有点过分。但今天看来,他的描写是正确的。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其实是在爱惜自身。因为,当你把自己与所有众生看成一体之时,你就会产生巨大的共情的。
“慈悲心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法露师这一句话,让我确认,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他接着说到:“但是,凭空让一个人产生慈悲心,也很难的。我们通常说入下屠刀、立地成佛,但一个屠夫,可能并不能放弃自己的职业,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正常的。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我们再把这个感情,缩小到人身上。”
他反复在说感情,这印证了一句老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而佛门这个清心寡欲的地方,也是最讲感情的地方。因为这种大情怀,正是菩萨的特点。
当年,我们看《三国演义》时,老是痛恨曹操的无情。毕竟,他杀了曾经的救命恩人。他杀了无数人,并且取得政权的方式,也掺杂了许多阴谋诡计。但后来看了《三国志》,读了他的诗,才发现,这也是一个有巨大情怀的人。
他的诗中,感叹当时中国诸侯割据,战乱纷飞,不得不出来改变这个局面。他曾感叹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对时代人民的忧虑。他不得不利用非常手段,来统一中国。因为他知道,中国如果不统一,战争就无法停止。百姓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人民在战争中,失去的,是最宝贵的生命。所以,要改变这个局面,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是当时最好的书生。父子三人,同为伟大的文学高手。但是,时代被迫让他们拿起武器,挽回这个乱世的局面。
他在称王时曾说,如果孤不称王,不知道让多少人,动起了称王的念头。那时,又将是多少人的死亡。
也许这一切,只是他给自己的野心披上一层温情的外衣。但就是这种外衣,也比刘备的高大。刘备,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居然说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样的话,不知道,他这样的态度,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
刘备为了成功,装傻充愣,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中国人的崇拜呢?除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以外,估计还涉及到人性。
中国人中,许多人的所谓道德,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比如,一个人发达了,如果他是为天人公德做事,不为自己的亲人做事,许多人就骂他,不讲亲情。其实,这种骂人的人,脑袋里始终抱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梦想。这其实是一种自私。
有的父母,逼迫子女,成就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其实也是一种自私,还披上了孝与不孝的帽子。
某一次,我到某开国元勋的故乡参观,当地有一个老头说他的坏话,我问为什么。其实,这位元勋从事业到道德上讲,都堪称伟大的典范,为什么他的故乡人,还在骂他呢?结果这老头的理由是:他没为家乡做过好事。
原来,这种人的评价标准,是能够让我得到更大的好处,谁就是高尚的。要知道,这种开国元勋,他给的好处,是对全国人民都有的。这老头,也得了新社会的福。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想多得到许多,以家乡人的身份,成为人上人,就有意思了。
当年毛爷爷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家乡亲人们来到北京,说自家人坐了金殿,自己也想当个大臣。结果,被老人家劝走了,许多家乡人,还愤愤不平。
比如,你有一万两黄金,你把它均分给天下人,天下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没什么值得感激的。但如果你分给自己的亲友,亲友们会赞扬你。这种小九九,在中国历史,屡屡发生。
当年邓公有一个故事,他的家乡想利用邓公的权力,为家乡经济做点好事,显得与其它地方不同。毕竟,邓公是这里的人,起码要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家乡人就委托邓公的弟弟到北京,劝说邓公为家乡给好处。
兄弟俩当然感情深厚,邓公与弟弟在一起谈了一晚上,最有名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意义重大。国家的领导人,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的,不能够仅为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就有所偏心。正因为如此,自从革命以来,邓公从来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最多到了成都重庆。
当一个人的情怀覆盖的范围越大,他的胸怀和志向就越大。如同菩萨,他胸怀的是,整个众生。而佛,胸怀的是,整个世界。所有时间空间,都是他慈悲的对象。
在湖北时,我也听到过类似的声音。当年,林当副手的时候,大家充满希望。有个老者给我讲,要是林不倒就好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林不倒,估计武汉就会成为首都,湖北会成为全中国最发达的地方。
我当时想,如果林真这么做了,他就不配做全国的领导人。这种自私的家乡观念,其实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而建立在全国人民之上的志向,往往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如同魏武帝,他的志向,也被骂为无情。
但是,即使是这种小情怀,只是对自己人亲人的爱和同情,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个人,只要有这一点同情,就可以作为前进的起点。绝对无情的人,很少存在,大概就是我们所骂的畜牲。
法露师讲:“对自己亲人好,扩大到对身边人好,再扩大到对与自己有缘的人好,再扩大到,对所有人,都有慈悲之心,这是平等心的培养路径。其实培养起来也很简单,在情感上,可以将心比心。”
我注意到,他加了一个定语:在情感上。如果不加这个定语,那是说不通的。法师水平如此之高,当然不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人与人天生是有区别的,遗传基因就不同。有的人天生神力,有的人手不缚鸡。有的人聪明绝顶,有的人蠢笨。我们人的肤色都分黑白黄棕,何况其它特点。
但人的感情,却是可以相通的。这就是平等心的基础。
“每一个人,都有所爱的人。为了所爱的人,甚至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爱,大家都很熟悉。把这种熟悉的情感,扩充到广大的众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你对所有众生,愿意奉献一切,那你就是菩萨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就菩萨是很简单的事。当然,我们说出这句话容易,但很难具体到生活中实现。比如一个人因为疾病,很脏,我们就很难亲近他。甚至,我们还露出厌恶的表情。
其实,就连我们亲近的人,如果他很穷,我们也无法坦然地接触。因为,总是怕他拖累了自己,怕他跟自己借钱。即使你是真爱他,不怕他借钱,也怕他产生了对你的依赖心理,自己始终站不起来。
“培养慈悲心的方式很多,总之一句话,就是布施。法布施,不是说一定要开悟的人才够格做法布施的。你跟任何人,说一句佛号,就是让他跟佛接缘,就是法布施了。当然,能够讲一些经典上的道理,让人接受,也叫法布施。法布施,是最大的布施,你们只要劝人向善、走向正道,你们所有的言行,都叫法布施。凡是付出和分享智慧的事,都可以叫广义的法布施。法布施,可以得解脱,得智慧。你给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缘起法告诉我们,这世界,是公平的。”
我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资格进行法布施的,原来,念佛号都可以叫法布施。佛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所以,涉及智慧,都叫法。
“如果你有能力和勇气,可以进行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可以得长寿。什么叫无谓布施呢?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是无畏布施。当兵卫国,打击犯罪,也叫无畏布施。尽力护法,驱除邪恶,更是无畏布施。所谓无畏,就是勇敢,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敢于付出生命的布施,结果就是延长你的寿命。”
当然,这个理论,也符合前面的提示。当你敢于舍弃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按他的说法,我当兵时,也算是保家卫国,也算是无畏布施。这样算来,我岂不是一个长寿的命?当然,那些无畏布施的战斗烈士,他们在下一世,肯定是长寿老人。当然,以我今天的能力,这个结论,无法验证。我不能看到上一世和下一世的情况,甚至,我都不能肯定,究竟有没有上一世与下一世,即使有,它们之间是否有连续性。如果有连续性,连续的机制,是什么东西呢?
“如果你连上面两种布施,做起来都不得力,那么,你至少可以财布施。财布施,可以得富裕。把自己的钱财拿来,资助贫困的人,资助那些暂需要帮助的人,资助好的事业。比如资助寺院建设,资助希望工程。等等,这种慈善事业,不仅是富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做得到。”
我想起了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的捐款活动。受此影响,我与妍子,也资助了两个失去亲人的孤儿。在那次全国性的活动中,我看到,有的人,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有的人献血,有的人,甚至献出自己的时间和体力,亲自到一线去做志愿者。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乞丐,他把当天他讨的零钱,全部交给了灾区人。那一枚枚硬币和毛票,也许是他到处求人,以牺牲自己的尊严换来的吃饭钱。
用我们的目光看,这些钱,几乎是他所有的财产,但他全部捐出时的状态,没有一点顾虑。他的事迹,可以说是,感动了所有中国人。
“财布施,不需要条件,人人都可以做。你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点体力、金钱、物质、时间上的帮助,哪怕只是一个眼神和话语,就可以温暖一个寒冷的心。这就是最容易入手的功德,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开始。”
他是从大到小的方式来讲的。他说:“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核心内容。如果最开始没有这个决心和意愿,也就是成道的因不好,因不好,果就不好。”
与钱师兄们讨论时,我渐渐理解了这个观点。所谓因地菩萨与果地菩萨的区别。因地菩萨,就是你具备了成就菩萨的因。比如一颗种子,你是稻谷的种子,最后生长出来,就只能是稻谷,不可能是玉米。
按彻底的理论,在佛教中,把彻底理论叫做实相,或者叫做了义。在我们教学中,了义相当于概念和本质,相当于道家的《道德经》。不了义相当于例题或者打比方,相当于《庄子》。
从了义的意义上讲,万法平等,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拥有相同的基本属性。这个属性叫做空,道家叫做道。在物理学界,也会说物质与能量是互相转移的,是统一的。
我看《愣严经》时,总觉得,有某种大一统的理论,但说不清楚。但钱师兄认为,确实可以有这种统一的理论。他说:“在物理学上,质能转换,时空纠缠,是不是说明,一切事物的基本性质,是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的。如果去掉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不复存在?”
我同意他这个说法。当然,我不是物理学家,但有这个感觉。
“在佛教理论中,心物一元,就更宏大了。原来是物理世界的物物一元,现在加入心的主观成分,变成心物一元,是不是增加了一个新的统一维度,极大地扩充了世界观?”
这倒是提醒了我。原来学数学,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许多学生总是在最初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那是因为,世界观改变了。比如原来平面内何是二维的,而立体几何是三维的。而世界本身,除了三维立体空间,加上时间的维度、能量的维度,再加上心的维度,那该是一个多么宏大的场景啊。
如果你亲眼看到这个场景,你简直没办法给别人形容,即使你给别人形容出来了,别人也理解不了。
世界是一真法界,是心物一元的,这是对实相的简略说法,我根本无法靠自己的推测和妄想,来猜度它。
那么,我们可以从小做起,先将思维模式一点点地突破升级。先承认,众生平等吧。将所有有生命意识的个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一个正确的理解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因,就是种子,就是决定你方向的东西。也可以用数学思维来说明:方向就像一条射线,而决定射线方向的,只需要两个点。假如学佛前的我,是原点,那么出发时的心,也就是发心,那个众生平等的菩提心,就是出发时到达的第一个点,这两个点一连线,就构成了最初的射线,这决定了今后的大方向。
大方向的正确性,避免了南辕北辙。
“从绝对意义上讲,在坐的所有人,都是因地菩萨。”法露师说出这句话时,我也有点惊慌。毕竟,第一次有过来人,把我们叫菩萨,我们再飘,也不太自信。
“为什么呢?因为,当佛发誓要度尽众生之时,所有众生就有了成为菩萨的可能了。三世诸佛和各位大菩萨,都有誓愿,要度尽众生。如果他们说的实话,那么在座的,都是众生,都是要被度的。当然,在哪一世,在六道中的哪一道被度,说不准。有的菩萨,修行了无数大劫,才有成就,不知道大家等不等得了。”
我知道佛教经典中对大劫这个时间定义,就是很漫长的岁月,或者说,几十万年甚至上亿年。如果要等到那时候才得解脱,那解脱的希望就太渺茫了。
“大家也不要怕,菩萨说过的话,都是算数的。但是,之所以说大家是因地菩萨,还有另外的原因。人生难得,你们今天就在人道中,只有人道,才是最容易得到解脱的道,这说明,你们前世,已经修得很成功了。做人难,做中国人难上加难。为什么?因为你们前世功德,修到这一世,终于在这个庄严的地方,听闻正法。”
能够做人,就不容易的事。能够听闻正法,更是稀有。这个道理,书上也有。
“经上说,念一句佛号,就是不得了的功德,为什么?因为有众生听到了。你们作为人,能够系统地在这里念经打坐,修习佛法,这是多大的功德。佛没能力度无缘之人,为什么?因为佛教理论中,有最基本的缘起理论,如果没有缘起,一切无从着力。你们难得为人,听闻并修习难得的正法,这就是因,所以,你们是因地菩萨。这个因,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因菩萨的誓愿,二是与菩萨的缘分。”
这是属于基础理论了,按这个说法,很是鼓舞人心的。至少,大家对自己能够成就,燃起了希望。
“为什么要众生平等就是菩提心呢?其实,当年菩萨就发了这个心,你们今天发这个心,就跟菩萨的心相应了。心因内容而同异,并不分发心的是哪个人。从绝对意义上讲,学佛是心的成就。你拥有了菩萨完整的心,你就是菩萨了。”
这个心,当然不是指的妄心,但也不能说是真心。因为真妄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妄,也就没有真。这只是理论,我已经算是从逻辑上理解了,但在实践上要证实,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我这一生,都无法到达那个高度。
佛教还有一个说法,叫唯识学。也就是,研究识的学问。按经典理论,识是心的产物。识共分八种。比如色声香味触法,算是前六识。第七识是末那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这些识的定义,我虽然看过,但对第七、第八识,始终无法理解。我们一般人习惯,把第六识,意识,叫做心。这大概是我们所谓妄心的主要内容吧。
听钱师兄说:“你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这八识之间的关系了。”
我倒是真的认真读过,读不懂。专有名词太多了,以我这点佛学知识,根本没有理解的渠道和基础。钱师兄对理论感兴趣,对哲学思辩有研究,他或许能够入门吧。
因为万物平等,世界是一真法界。那么,对于初学者,理解不了的话,就只能从众生平等这个角度入手。好在,人都有同情之心,有情众生,能够让我们产生共情,这是一个好切入的口子。
当年孟子劝一个国王,从杀牛还是杀羊来作为说服的切入口。因为国王看到杀牛不太忍心,就推断出国王的同情之心。其实,最残暴的国王也是人,这种同情心多少也是有的。孟子的理论,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同情心,推而广之,将同情心用于人民,就是好的国王了。
“君子远离疱厨也”。
人类与其他众生有共情的特征,所以,劝导人们的慈悲,就比较容易。
“所有大菩萨,都以悲心而成就,所以,要建立平等心,得先建立慈悲心。”法露量强调到:“要我们吃素,百丈清规写得明白。那不是因为肉食有毒,当然,肉食确实也有毒,但不至于毒死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维护我们的慈悲心。众生既然是平等的,我们就难以忍心杀害它。”
到了寺院,亲自接触僧人的生活,才发现,他们的很多讲究,其实与这有关。
比如僧人们喝生水的时候,总要念咒,为那清水中的微生物超度。《西游记》中,吴承恩写唐僧时,有一句话。“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我少年时读到这一段时,总觉得描写得有点过分。但今天看来,他的描写是正确的。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其实是在爱惜自身。因为,当你把自己与所有众生看成一体之时,你就会产生巨大的共情的。
“慈悲心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法露师这一句话,让我确认,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他接着说到:“但是,凭空让一个人产生慈悲心,也很难的。我们通常说入下屠刀、立地成佛,但一个屠夫,可能并不能放弃自己的职业,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正常的。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我们再把这个感情,缩小到人身上。”
他反复在说感情,这印证了一句老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而佛门这个清心寡欲的地方,也是最讲感情的地方。因为这种大情怀,正是菩萨的特点。
当年,我们看《三国演义》时,老是痛恨曹操的无情。毕竟,他杀了曾经的救命恩人。他杀了无数人,并且取得政权的方式,也掺杂了许多阴谋诡计。但后来看了《三国志》,读了他的诗,才发现,这也是一个有巨大情怀的人。
他的诗中,感叹当时中国诸侯割据,战乱纷飞,不得不出来改变这个局面。他曾感叹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对时代人民的忧虑。他不得不利用非常手段,来统一中国。因为他知道,中国如果不统一,战争就无法停止。百姓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人民在战争中,失去的,是最宝贵的生命。所以,要改变这个局面,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是当时最好的书生。父子三人,同为伟大的文学高手。但是,时代被迫让他们拿起武器,挽回这个乱世的局面。
他在称王时曾说,如果孤不称王,不知道让多少人,动起了称王的念头。那时,又将是多少人的死亡。
也许这一切,只是他给自己的野心披上一层温情的外衣。但就是这种外衣,也比刘备的高大。刘备,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居然说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样的话,不知道,他这样的态度,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
刘备为了成功,装傻充愣,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中国人的崇拜呢?除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以外,估计还涉及到人性。
中国人中,许多人的所谓道德,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比如,一个人发达了,如果他是为天人公德做事,不为自己的亲人做事,许多人就骂他,不讲亲情。其实,这种骂人的人,脑袋里始终抱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梦想。这其实是一种自私。
有的父母,逼迫子女,成就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其实也是一种自私,还披上了孝与不孝的帽子。
某一次,我到某开国元勋的故乡参观,当地有一个老头说他的坏话,我问为什么。其实,这位元勋从事业到道德上讲,都堪称伟大的典范,为什么他的故乡人,还在骂他呢?结果这老头的理由是:他没为家乡做过好事。
原来,这种人的评价标准,是能够让我得到更大的好处,谁就是高尚的。要知道,这种开国元勋,他给的好处,是对全国人民都有的。这老头,也得了新社会的福。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想多得到许多,以家乡人的身份,成为人上人,就有意思了。
当年毛爷爷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家乡亲人们来到北京,说自家人坐了金殿,自己也想当个大臣。结果,被老人家劝走了,许多家乡人,还愤愤不平。
比如,你有一万两黄金,你把它均分给天下人,天下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没什么值得感激的。但如果你分给自己的亲友,亲友们会赞扬你。这种小九九,在中国历史,屡屡发生。
当年邓公有一个故事,他的家乡想利用邓公的权力,为家乡经济做点好事,显得与其它地方不同。毕竟,邓公是这里的人,起码要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家乡人就委托邓公的弟弟到北京,劝说邓公为家乡给好处。
兄弟俩当然感情深厚,邓公与弟弟在一起谈了一晚上,最有名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意义重大。国家的领导人,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的,不能够仅为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就有所偏心。正因为如此,自从革命以来,邓公从来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最多到了成都重庆。
当一个人的情怀覆盖的范围越大,他的胸怀和志向就越大。如同菩萨,他胸怀的是,整个众生。而佛,胸怀的是,整个世界。所有时间空间,都是他慈悲的对象。
在湖北时,我也听到过类似的声音。当年,林当副手的时候,大家充满希望。有个老者给我讲,要是林不倒就好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林不倒,估计武汉就会成为首都,湖北会成为全中国最发达的地方。
我当时想,如果林真这么做了,他就不配做全国的领导人。这种自私的家乡观念,其实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而建立在全国人民之上的志向,往往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如同魏武帝,他的志向,也被骂为无情。
但是,即使是这种小情怀,只是对自己人亲人的爱和同情,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个人,只要有这一点同情,就可以作为前进的起点。绝对无情的人,很少存在,大概就是我们所骂的畜牲。
法露师讲:“对自己亲人好,扩大到对身边人好,再扩大到对与自己有缘的人好,再扩大到,对所有人,都有慈悲之心,这是平等心的培养路径。其实培养起来也很简单,在情感上,可以将心比心。”
我注意到,他加了一个定语:在情感上。如果不加这个定语,那是说不通的。法师水平如此之高,当然不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人与人天生是有区别的,遗传基因就不同。有的人天生神力,有的人手不缚鸡。有的人聪明绝顶,有的人蠢笨。我们人的肤色都分黑白黄棕,何况其它特点。
但人的感情,却是可以相通的。这就是平等心的基础。
“每一个人,都有所爱的人。为了所爱的人,甚至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爱,大家都很熟悉。把这种熟悉的情感,扩充到广大的众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你对所有众生,愿意奉献一切,那你就是菩萨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就菩萨是很简单的事。当然,我们说出这句话容易,但很难具体到生活中实现。比如一个人因为疾病,很脏,我们就很难亲近他。甚至,我们还露出厌恶的表情。
其实,就连我们亲近的人,如果他很穷,我们也无法坦然地接触。因为,总是怕他拖累了自己,怕他跟自己借钱。即使你是真爱他,不怕他借钱,也怕他产生了对你的依赖心理,自己始终站不起来。
“培养慈悲心的方式很多,总之一句话,就是布施。法布施,不是说一定要开悟的人才够格做法布施的。你跟任何人,说一句佛号,就是让他跟佛接缘,就是法布施了。当然,能够讲一些经典上的道理,让人接受,也叫法布施。法布施,是最大的布施,你们只要劝人向善、走向正道,你们所有的言行,都叫法布施。凡是付出和分享智慧的事,都可以叫广义的法布施。法布施,可以得解脱,得智慧。你给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缘起法告诉我们,这世界,是公平的。”
我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资格进行法布施的,原来,念佛号都可以叫法布施。佛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所以,涉及智慧,都叫法。
“如果你有能力和勇气,可以进行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可以得长寿。什么叫无谓布施呢?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是无畏布施。当兵卫国,打击犯罪,也叫无畏布施。尽力护法,驱除邪恶,更是无畏布施。所谓无畏,就是勇敢,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敢于付出生命的布施,结果就是延长你的寿命。”
当然,这个理论,也符合前面的提示。当你敢于舍弃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按他的说法,我当兵时,也算是保家卫国,也算是无畏布施。这样算来,我岂不是一个长寿的命?当然,那些无畏布施的战斗烈士,他们在下一世,肯定是长寿老人。当然,以我今天的能力,这个结论,无法验证。我不能看到上一世和下一世的情况,甚至,我都不能肯定,究竟有没有上一世与下一世,即使有,它们之间是否有连续性。如果有连续性,连续的机制,是什么东西呢?
“如果你连上面两种布施,做起来都不得力,那么,你至少可以财布施。财布施,可以得富裕。把自己的钱财拿来,资助贫困的人,资助那些暂需要帮助的人,资助好的事业。比如资助寺院建设,资助希望工程。等等,这种慈善事业,不仅是富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做得到。”
我想起了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的捐款活动。受此影响,我与妍子,也资助了两个失去亲人的孤儿。在那次全国性的活动中,我看到,有的人,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有的人献血,有的人,甚至献出自己的时间和体力,亲自到一线去做志愿者。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乞丐,他把当天他讨的零钱,全部交给了灾区人。那一枚枚硬币和毛票,也许是他到处求人,以牺牲自己的尊严换来的吃饭钱。
用我们的目光看,这些钱,几乎是他所有的财产,但他全部捐出时的状态,没有一点顾虑。他的事迹,可以说是,感动了所有中国人。
“财布施,不需要条件,人人都可以做。你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点体力、金钱、物质、时间上的帮助,哪怕只是一个眼神和话语,就可以温暖一个寒冷的心。这就是最容易入手的功德,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