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郑振明顿时心下豁然,如拨云见月。
    原本他也仅仅是隐隐有所察觉,现在被点破,两相印证,顿时深信不疑。
    当下感叹道:
    “愿力真是不可思议,过去世里无意一次愿心,便能让你我无数世后再次相遇。”
    苏浅雨站在屋内,含笑而道:
    “愿力业力,本质无别,愿力即业力也。”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业力与愿力。”
    “所谓业,即是行为;力,是力量。”
    “业力即众生行为产生的力量。”
    “确切地说,是一种由行为产生的对行为者的反作用力。”
    “这便是业力的本质。”
    “这种力量牵引着众生不断地产生新的行为,从而使众生陷入生死轮回,成为因果学说的基础。”
    “要想了脱生死,不入轮回,便不能不通晓因果业力。”
    “身、口、意皆有业力,思想、语言、行为这些活动都会产生作用力。”
    “而“意”更具有基础性,如果没有起心动念,即没有妄想,就不会有语言和行动,因此修行的根本就在于修意、修心、修念。”
    苏浅雨侃侃而谈,点出佛门修行要旨。
    郑振明不知不觉间坐直了身体,凝神静听。
    “修行的目的,从这里说来,就简略明了,即了断生死,不入轮回,得大安乐,大自在,大逍遥。”
    “修行的步骤,从这个角度看,亦是再清楚明白不过,下手时无非修正身、口、意,使之趋向善道,断除造恶的根源,其次化解或者承受过往恶业的果报,逐渐趋向于善道。”
    “过往恶业报尽,又秉持善道,不造恶业,自然久而久之,积累善业。”
    “道友,你可知道,善业得善果,能增福慧,亦是修行之资粮。”
    “积累资粮,是修行的前行,如没有这一步积累资粮,纵然终日打坐,也难见功。”
    “所以修行要想成就,必先积累资粮,否则无米下锅,修法不成,如蒸砂石,终无所得。”
    郑振明很有触动。
    这些关窍,与他昔日从黄山听来的相差不大,只是称呼不同。
    黄山道法,亦分道法术三部,其中有专讲内外功德的。
    讲究的就是一个内积功德,外积善功,内外合力,最终超凡入圣。
    只是那其中对于善功的讲解,就有些大而化之,着重于点明修山积德之重,却不曾这么清楚干脆地说明其中原理。
    听了这一席话,倒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郑振明肃穆敛容,避席下拜,恭敬地请示:
    “请尊者为我开示,何以愿力如此不可思议?”
    苏浅雨淡笑点头:
    “愿力,亦是妄想,亦是业力,然而一日不成大道,一日不成证入混元道果,见不到元始之门,不能了知三界本是一界,诸天本为一真的道理,这种种细微妄想,就不得断绝……因而可以用愿力统摄诸般妄想。”
    “神通不敌业力,业力不敌愿力;纵经百千劫,业力还不亡,一朝因缘会,果报即现前。”
    “业力不可思议,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愿力亦业力,因而亦不可思议,也是超脱之门。”
    “修行之人,入门必先发愿,如是佛门,有四宏愿,如各家道派,入门之初,亦有各自发愿法门,无非是行善去恶,求得解脱之类……此类皆是,愿力之门,教人发修行求道之愿,了脱生死之愿,誓愿成就之愿……”
    “因此一愿,语出至诚,便种下未来超脱之因,于轮回中必结超脱之果……然而因各自愿心真伪,愿力大小,以及各种愿行不同,着成就便有快慢,甚至迟迟不得满愿,这愿力也被埋没于业力之下。”
    “敢问何谓之愿行?”
    “行愿法门,分愿心、愿行,空有大愿却无有践行,这愿落不到实处,便迟迟不能圆满,是以发愿之后还要有愿行。”
    “众生业力无穷无尽,业力无穷无尽,如何超脱,先立超脱之愿,再亲身践行修行之道,这便是发愿的法门。”
    “以超脱之愿心,破无边之业力,于生死道中,开解脱之道,一切贤圣仙佛,无不立此愿,行此愿,此乃圣贤一心不二,无有分别之明证。”
    “道友,你须明白,资粮道与行愿法须并行。”
    “如不发愿修行,纵然修善积德,所得不过些许福报,或是增益财运,或是得显贵之命,或是有良妻美眷……然则以上种种,福分再大,终究还在三界尘境打转,于脱出轮回并无裨益。”
    “如能时时发愿,为解脱生死而利益众生,若有此愿力,是人福德善根,便不再是无根之木,自此有了依托,成为修行助缘。”
    “世人久坐无功,炼气不成,外因魔考甚众,便是不能得此愿力修持法门,行差踏错,误入歧路。”
    “愿力甚大,不可思议,是故众生,慎于发愿,纵发小愿,日后必报。”
    “此即愿力修持之法,愿心愿行,能转善根为超脱之种,化后天人天福报为修行助缘,其种奥妙,实则不可思议。”
    “然则亦是根源于因果业力,生死轮回之上,为解脱者安立之门,究其源流,不离善恶业力。”
    “是故,行愿法门,即业力修行法门。”
    说到这里,苏浅雨突发一问:
    “道友,修行人不迷因果耶?修行人不受因果耶?”
    郑振明心中雀跃,因听到真理故,喜不自胜。
    听到这一问,略一思索,当即答道:
    “大修行人,不迷因果,应受因果。”
    “何以故?大修行人,于因果毫无迷惑,前事后事如掌上观纹。”
    “若无因果,即无人能超脱,无人能修行。”
    “有修行之因,才有解脱生死之果。”
    “大修行人,岂有不受因果之理?不受因果,即无修行可言,亦无超脱可言,亦无得道可言……是以大修行人,不迷因果,应受因果,而不迷惑,福来也受,罪来也受,前事因,后事果……如是而已。”
    “大善,因果业力,正是修行之理,汝今亦得之。”
    苏浅雨欣慰着点头。
    此时,外间传来一阵沉闷的雷声。
    轰隆隆几声巨响过后,噼里啪啦的雨点声,敲打在屋檐上。
    呼呼的劲风,猛地吹开了木窗门,啪的一下摔在墙面上。
    伴随着一阵冷风卷过,一个面白无须,头生双角,穿着锦衣,穿着玉带的少年,出现门槛前。
    “原来如此,大修行人,不迷因果,不迷因果……”
    这少年眼中带着淡淡的金辉,此时却不禁泪流满面,泪珠滚落,在夜色中划过一道淡薄的水光。
    “不过一字之差,竟累我三十年困顿之厄……”
    悲伤的话语,令闻着生哀。
    “谢先生为我解惑,琼游子这里别无长物,纵有一二珍宝,此时也不知流落何方,多半为人分了去,也是我昔日不知惜福的缘故,如今唯有昔日在龙宫中,君所赐明珠,还在身畔。”
    “这明珠两枚,于龙宫不算什么,只做个念想,这才保留至今……今日听闻先生为我特意点破迷津,便以此酬谢,愿蒙不弃。”
    言毕,琼游子又化作一道风雨二去。
    门边两块条砖门槛上,一对龙眼大小的夜明珠,散发着幽幽的荧光。
    原来,那一千两,应在这里。

章节目录

道德仙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若尘宫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尘宫主并收藏道德仙缘最新章节